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成都黄埔军校校址考

陈宇
2013年06月27日09: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进入正门,两侧是一排平房,分别为传令室、会客室、警卫排、军乐队驻地,迎面是广阔的广场。东侧是广阔的大操场,西侧是器械练习场。进入广场首先看到的是广场北侧中间的升旗台,又称检阅台。升旗台中央是一根高约20米的杉木旗杆,上面飘扬着军校校旗。校旗为长方形,中为“青天白日满地红”军旗,四边镶一黄色宽边,在靠近旗杆的红色边缘上,印有“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字。

  升旗台后面40米处是蒋介石立姿铜像。这尊像,在当时是全国第一尊如此大尺寸的蒋介石立姿铜像,1944年6月奠基,由军校教育长万耀煌主持仪式,一年后铜像铸成。当时军校学生集合站队、外出登车、毕业留影多在此铜像前。但蒋介石对这座铜像并不满意,说“人未死就铸铜像作纪念,是不祥之兆”,把万耀煌大骂一通。成都解放时,这尊铜像被销毁。

  蒋介石铜像后面20余米处是二校门,又称“奋斗门”。二校门为牌坊式独立建筑,距正门约有360余米。二校门呈乳白色,正门和两侧耳门呈圆拱形。顶端平直的三个圆拱形大门上端,为白地黑字楷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横额。大门柱上有一副楹联:“研究崭新军学,期为党国干城。”二校门两侧,还有两块与侧门洞等高的巨大牌匾,上书庄重的黑变体“严肃”两字。

  广场西侧的器械练习场,设有天桥、木马、单双杠、秋千等体育器械。靠近尽头城墙一边,是一个面积约100~200米的射击教练场,设有机动的标示散兵活动的活动靶。

  在二校门的正东200余米处是东校门,一般教职员工多出入此门。

  由校外经正校门和大操场到二校门、中正堂,有一条宽阔的柏油路,军校标名“黄埔路”。路南端街中心,有一座地堡式机枪掩体和小炮楼,是1936年底西安事变时成都分校奉命应变的遗迹,军校学生习惯称为“军校堡垒”。

  二校门之后80余米处为校区著名建筑中正堂,位于北较场的正中心。中正堂前端(南端)是一所两层西式建筑,具有宫殿式的风格而无宫殿式的飞檐翘角,类似露天音乐厅讲话台的台口,上方横书“中正堂”三个楷书大字。因有堂前的这一类似舞台的平面大讲台,这座中正堂又称作“中正台”。从台口到二校门背后,构成一个能容纳千人的广场。二校门天然成为“屏风”,在这里举行活动,从正门外则不能完全通视。中正堂前广场,成为军校举行重大仪式活动的主席台所在地,蒋介石等国民党中央要员来军校训话、平时军校全体师生集合训话、阅兵都在此建筑前。

  中正堂主体建筑是军校的小礼堂,平常是军校官佐人数不多时集会、看电影的地方。正堂内宽大敞亮,装饰富丽堂皇,典雅肃穆,悬挂着多幅楹联,有孙中山署名的“安危他日终须杖,甘苦来时要共尝”,还有“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等楹联。

  中正堂四周都是花园,两侧是通往东院、西院的林荫道。这里常年有辛勤的园丁管理,早晚负责打扫环境卫生。20世纪末,笔者曾在东院居家五年之久。在与园林工攀谈中,惊奇地得知有数位花工师傅即是当年军校中的年轻园丁。几十年中,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们一直在此坚守,与这些花木相伴,迎来送往北较场春秋。 (上)

 

(责编:孙琳、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