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毛泽东为何主编《农民问题丛刊》

2013年07月03日09:34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农民问题丛刊》的编撰目的与重要意义

这套丛刊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以前研究农民问题资料匮乏的状况,为农讲所学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农运干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学习材料,而且在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介绍农运经验和传播知识信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宣传革命思想。丛刊第一辑出版时,毛泽东专门写了一篇序言《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并被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农民运动》第8期全文转载。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毛泽东还用事实说明了农民运动的伟大作用,称赞海丰农民运动开展起来之后所取得的大好形势,并对当时那些敌视农运的国民党右派以及忽视农运的党内机会主义进行了尖锐批判。他号召大家到农民中间去,“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李大钊于1925年底撰写了《土地与农民》一文,并在《政治生活》杂志第62—67期上发表。毛泽东将这篇文章也编入丛刊。李大钊在文中通过对属于不同阶级农户所占有的土地面积、人口劳力、农具、收入租税额等的比较分析,批判了当时土地分配的不合理状况,提出了“耕地农有”的革命口号,并号召革命青年到农村去,组织农民参加革命斗争。革命烈士谢文锦于1925年4月在《新青年》纪念列宁专号上发表的《列宁与农民》一文,是我党早期系统介绍列宁论述农民问题的重要文章,也被选入丛刊。

2.提供政策指导。丛刊中既有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阐述,也有政策、法规和决议之类的学习材料。丛刊第一篇文章,即是《孙中山先生对农民之训词》。1924年8月,孙中山应邀在农讲所第一届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说:“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他要求学员毕业后,“到各乡村去联络农民”,向他们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为了扶持和促进农民运动的开展,先后两次发布《国民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强调国民党对于各地的农民运动,必须“根据主义,作切实之辅助与诚恳之指导”。鉴于《国民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和《中国国民党之农民政策》《广东省农民协会章程及农民自卫军组织法》等政策文件、管理法规和会议决议等,对农民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将它们收录在丛刊中汇集出版。

3.推广农运经验。广东是当时全国革命的根据地,农民运动开展较早,规模和影响也较大,毛泽东对广东农运的经验材料高度重视,并给予很高评价。他在序言中指出:“这部书内关于广东的材料,占了八种,乃本书最精粹部分,他给了我们做农民运动的方法,许多人不懂得农民运动怎样去做,就请过细看这部分。”

彭湃是广东农民运动的先驱,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他把1923—1925年间领导农运的艰难历程写成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在《中国农民》月刊第1—5期连载,后被毛泽东编入丛刊。广东农运的另一位先驱周其鉴,曾领导了广宁、曲江和高要等地的农民运动和对敌斗争,并在第六届农讲所担任教员,主讲《广宁高要曲江农运状况》。周其鉴把广宁农运的历史与经验进行总结,写成了《广宁农民反抗地主始末记》,被毛泽东编入丛刊出版,为农讲所学员和各地农运干部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和学习参考。

4.提供知识信息。由于毛泽东编撰丛刊的主要目的,是为农讲所学员提供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丛刊中还有不少介绍中外历史与国情、传播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内容。其中,《中国的重要农产物》、《中国重要农产物之对外贸易概况》和《中国之农业生产问题》等主要介绍中国的农业生产与改良方法、农村合作运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信息。《各国之农业进步及其原因》《苏俄之农业政策》等主要介绍国外农民运动与农业生产管理知识,从而为学员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国与世界的窗口。

(毕 耕 李永雪 薛 娜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农村宣传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丽娜、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