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昙花一现的《申报》(汉口版)

2013年07月04日14: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b31ltpB0704001.jpg

在抗日战争期间,当北平、上海、南京等一系列重要城市沦陷后,中国抗战的中心,转到了武汉。当时中国的著名报人们也撤退到了武汉,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作为武器,为抗战尽着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背景下《申报》(汉口版)诞生了。尽管这张报纸从发刊到停刊,只有短短的七八个月,但它在战时重镇武汉的出现,顺应了波澜壮阔的抗战形势,为披露敌寇的罪行,鼓动宣传抗日,激发全国民众的抗日决心,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一)抗战初期,在一系列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后,地处华中的武汉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抗击暴日侵犯!”“保卫大武汉!”等口号标语在武汉三镇街头随处可见。在国内外一直拥有很大影响、读者很广泛的《申报》经编委会开会研究,计划在汉口出版。主持《申报》运营策划的董事长史咏赓(报业巨子史量才之子)推荐由老成持重的马超群出来主持《申报》汉口版的一切业务。

马超群,资深报人,曾在《申报》参与高层运营策划,后在《申报》南京分社任主任。《申报》名气大,销路稳定,所以他可以“无为而治”。如今创设“汉口版”可说头绪繁杂,“人”“财”两缺,就印刷机器而言,仅由上海运来两部英国产的“平面密罗机”,勉强对付印报出版。他出面在汉口市区内租了一栋三层洋楼做办公处所。另在璇官饭店后面(有名的“风化区”)找到印刷厂地址,为两排旧式平房,占地约250平方米。身边人手单薄,令马超群甚为焦虑。他心目中的编辑部核心人物为朱镜心,此时已兼程到达汉口,未顾上休息便到办事处报到,投入工作。朱镜心与申报及马家也有关系。担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多年的秦墨哂一直独当一面,文笔犀利,在申报极有分量,朱镜心就是秦的女婿。他在北平《益世报》任总编辑多年,具有丰富的办报经验。但他孤掌难鸣,得知曾在北平当过报纸编辑和记者的熟人赵效沂已从湘潭来到汉口,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便喜出望外,向马超群进言,邀他来申报工作。马立即同意,并表示可预付赵两个月薪金,以助他解决后顾之忧。赵效沂来到编辑部后,自然推朱镜心为首,但朱在北平时就了解赵效沂业务能力强,交际广,熟人多,与文化界人士关系尤为熟悉,便要他负责全部编务,以利于约稿和联络。两人再三谦辞未果后,于是商定共同负责业务,不分主次。主笔方面,由赵效沂出面约请在新闻界颇有名气的陈博生和曾虚白每周每人各写两篇,其余三天由朱镜心、赵效沂执笔。再加上请老报人陶百川每周写一篇稿子,务求保证质量,以取信于读者。马超群对陈博生早就钦慕其名,佩服不止。即由赵效沂出面接洽,陈博生立即首肯。马超群并在璇宫饭店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宴请陈博生与曾虚白,由朱镜心、赵效沂出面作陪,宾主间频频举杯,气氛融洽。稿酬对陈博生、曾虚白两位也定得很高,并讲定文章见报后三天内即致稿酬,决不拖延,双方都表示满意。此外申报汉口版还吸收了金华亭、童煦庵等几个新闻工作者参加采编、通讯发行等工作。

(责编:杨丽娜、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