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断头将军”王超奎的诀别信完整面世

2013年08月15日09:11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断头将军"王超奎的诀别信完整面世

殉国纪念册被付之一炬,诀别信藏在影集里逃过一劫

那么,有宋庆龄、周恩来题词的殉国纪念册呢?

“的确有这样一本纪念册,上面有国共两党要人给父亲的题词。”王孝桂缓缓地说,“可惜的是,它早在文革时就被毁了!”

据曾当过小学教师的王孝桂回忆,纪念册上要人的题词有长长的一串,从教室的黑板前,可以拉到最后一排的墙壁处。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宋庆龄在父亲的殉国纪念册上的题词是“碧血丹心”,周恩来是“气贯长虹”,冯玉祥是“马革裹尸”,于右任是“血洒疆场”。此外,林森、蒋中正、孙科、李宗仁、薛岳、杨森等数十人也有题词。全部题词经装裱折叠成册,盛装于特制的高等木盒内,盒面外刻着“王营长超奎殉国纪念册”十个正楷字。

这个木盒被王家当作宝贝一样珍藏下来,直到文革。

文革时期,王孝桂的妹夫因担心被扣上“反属”的帽子,在屋里点了一盆火,将殉国纪念册连同“荣哀状”、“抚恤证书”,以及许多相片付之一炬。因纪念册十分精致,妹夫怕烧不干净,还用火钳夹住册页,足足烧了十来分钟。

那么诀别信等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

“这几封书信,都是我堂客提前藏起来才保存下来的。”原来,王孝桂的妻子汪世荣当年嫁给王孝桂时,得知王超奎的英雄事迹后,敬佩不已。文革一开始,她将王超奎的部分信件和相片用手帕和纸包起来,夹在影集里,压在卧室大衣柜的最底层。几封书信才得以保存至今。

他是宋美龄向全世界推荐的英雄

8月3日,正在武隆调研的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红岩春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周勇听说了王超奎诀别信再现的消息,欣喜万分,赶紧联系大陆、台湾地区和美国三地学者对王超奎的事迹进行考证和研究。

8月12日,三方消息汇总到周勇手里。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昌文和其在美国的同学,联手查阅美国的历史报刊资料,在1942年4月19日的《纽约时报》上找到了一篇蒋宋美龄的全英文文章,标题是《第一夫人纵论东西》。他们翻译后传给了本报记者。文章这样写道:

过去三个月来,使中国人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西洋军队面对日本的处处逼近不战而退,并将退缩的理由归因于敌人强大的实力。更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西方各国毫无战备之意,甘愿忍受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挑衅。

……

开战5年以来,没有任何中国军队投降,却有大量的中国官兵在没有任何补给和生还的可能性下战斗至最后一刻。中国军人鄙视投降者,好几位中国指挥官在战败难以避免唯有投降才能保全一命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以身殉国。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其表现的实例多得不可胜数。有一位王超奎少校率领部队在湖南省新墙河作战,敌人在数量方面占着压倒的优势。当他被敌军重重包围的时候,他与他的部下都战至牺牲生命为止。这样战至最后一弹,最后一人,在中国士兵看来是极其寻常的,算不得稀罕的事情。

与此同时,重庆图书馆馆员唐伯友在《田家半月报》第九卷第十三、十四期合刊里,也查找到一篇宋美龄的文章《如是我观》。文中宋美龄亦有相同阐述。

8月13日下午,台湾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国民党党史馆原主任邵铭煌先生也给周勇发来邮件,附上了重庆《中央日报》1942年4月24日第五版登载蒋宋美龄《如是我观——西洋人对中国的观念是否如此》的影印件,进一步证实1942年宋美龄在重庆发表的讲话里的确曾提到王超奎,“他与他的五百个部下,每一个人个个都战至最后牺牲生命为止”。也正是如此,抗日英烈王超奎的英名传遍了海内外。

“三地学者共同证实了王超奎英勇事迹和这封诀别信的真实性。”周勇称,这封信展现了“断头将军”王超奎“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人魂”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抗战大后方人民不屈不挠、为国尽忠的精神写照,对于研究中国抗战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责编:常雪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