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缅怀先烈张元寿  

张延忠

2013年09月17日09: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历史的参与者比历史的旁观者更知道后勤的重要。参加过长征的人,回忆起那个岁月,都会说:最困难的是没的吃,连树皮、草根都拿来当食物了。为了解决供应问题,身为中革军委先遣司令部后勤处处长的元寿叔叔,想尽了办法。部队一到驻地,别人休整,他却要带领同志们,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征购粮食,经常半夜才回来;不待天明,别人尚未启程,他已早早踏上征途。有时沿途群众跑光了,他就远离主力,冒险深入敌后搞粮。在他的努力下,有效地保证了中央机关的后勤补给。

他了解到辣椒、生姜、白酒可以抵挡一阵寒冷,就想方设法采购来,分发到部队。长征的战友们,可能不知道张元寿,可是他们靠辣椒白酒御寒,翻越大雪山的经历,是一定不会忘记的。

莱芜战役是元寿叔叔参加指挥的最后一个战役。人们只知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车推出来的”,却不知道,是莱芜战役的后勤保障,创造性地完善了这个体系,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的典范。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从莱芜战役开始,山东野战军的每一次战役,再困难都能保证参战军民(莱芜战役军队20.5万人,民工17.1万人)每人最少2斤粮、1斤菜、几钱油。难以想象的是,还有虾皮、海带、粉丝,甚至每人还能分到5支香烟……这一切都是和元寿叔叔的努力分不开的。陈毅司令员曾在一次会议上说:“张元寿同志很好,见到军队吃、穿、用的事就抓。他是后勤专家。”粟裕同志更是放心地说:“有元寿同志协助,打起仗来,我无后顾之忧。”

元寿叔叔长期在后勤战线上工作,经他过手的粮、钱、物不计其数,但他从不私自动用一分。警卫员看他洗脸用的毛巾非常破旧,便找了一条新的要给他换上,被他严肃地拒绝了。

现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张元寿了。生前默默地奉献,死后静静地远去。在纪念他的时候,更应该继承他的那种为革命事业只讲奉献牺牲不求个人利益的精神遗产,这是他传承给后人的“家风”。

元寿叔叔的夫人胡志年阿姨延续了这个家风。她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却义无反顾地和元寿叔叔结了婚,并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元寿叔叔牺牲时,胡阿姨才26岁,她悲痛欲绝。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从此胡阿姨不仅坚强地挑起了抚育元寿叔叔珍爱的一双遗孤的责任,而且终身不渝地继承着他未竟的事业。上海解放后,她任上海纺织局劳资处处长。那时我们完全没有环保的意识,从她那里我才知道染料会引起肝癌。她自己患有癌症,但我亲眼见她冒着酷暑,为得职业病和工伤的职工的利益,奔走呼吁;亲自安排牺牲职工的家属生活、子女上学,解决工人的困难。“文化大革命”时,她已被打倒了,仍然坚持不懈地为工人的每一个具体困难奔波。真正实现了张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遗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