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生前不曾著书的梅光迪

海豚出版社 梅杰
2013年08月15日14: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生前不曾著书的梅光迪

梅光迪是谁?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但说起梅光迪曾经交往过的胡适、吴宓、陈寅恪、汤用彤、竺可桢等人,公众并不陌生。梅光迪生前不曾著书,因此知道他的人不多。现在《梅光迪文存》出版了,世人终于可以走进这个“失败了的英雄”的思想世界……本文是梅杰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对他的记述。

宣统二年出版的《宛陵宦林梅氏宗谱》中,对梅光迪有如下介绍:复旦公学毕业生,原名昌运,字子开,号觐庄。这本家谱中还收录了梅光迪六篇文言文:《崐有翁六十寿序》、《正和翁七十寿序》、《双谿老人七十寿序》、《楚白先生传》、《香署先生传》、《岩山先生墓表》,当时梅光迪年仅十八九岁。可见,少年时代的梅光迪,就已经在族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一些地方史料中,还有关于梅光迪12岁中秀才的记载,因此被当时人称“目为神童”。说梅光迪是神童,可能不错,但说梅光迪12岁中秀才可能不确。否则,宣统二年的《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应有记载。总之,梅光迪少时确实早慧,从他的六篇文言文,以及《序与胡适交往谊的由来》等文可以看出来。

胡梅之争

1909年,梅光迪与胡适相识,二人时年19岁。留学期间,二人相互砥砺,彼此佩服各自的学问、品德。同时,二人也经常为了真理发生“口角”,但都是为了双方的友谊。直至1915年秋,二人关于“文言与白话”终于爆发了一场常人难以理解的争论,并持续多年。

1915年8月26日,康奈尔大学留美中国学生会成立了“文学科学研究部”,胡适被选为文学股委员。为了准备年会的讨论,胡适与赵元任分别写了有关论文。胡适论文的题目是《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胡适说:古文是半死的文字,白话是活的文字;文言文是死的语言,白话文才是活的语言。由于认定白话文是活的语言,胡适稍后就进一步提出要用白话来写诗。接着,胡适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同年9月17日,胡适作白话诗《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