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七七事变前后的许世英

陈劲松

2013年09月05日10:5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七七事变前后的许世英

1936年,中日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国民党政府原驻日大使蒋作宾被调回国,因蒋作宾决定不再返任,政府遣使乏人,许世英凭其在奉天任职期间与日本驻奉天领事广田弘毅、副领事友田八郎的诗酒友情,在花甲之年慨然领职,由上海乘船前往日本赴任。临行前赋诗明志以晏子、蔺相如自许。

3月10日许世英前往日本首相官邸会晤广田弘毅,许世英说:“予未习外交,不擅词令,所知者,公理与强权之分,强权固可逞一时,公理则永垂千古,理之所在,予必辩争到底”。而广田却回避外交事宜,重在叙旧,他笑着说:“吵嘴打架,又何伤焉,益争吵之后,仍不失其友谊。”暗示友谊与国交是两回事。十多天后,许世英入宫觐见天皇。天皇设午宴款待,席间奏中国音乐,餐后在天皇与外国大使会谈的牡丹厅饮茶,许对天皇说:“天皇为生物学之权威者,一国君主,又为人类幸福之主宰,稍有摧残之念,则群伦生命,世界和平,皆受影响。”天皇附和道:“当如言尽心,还期大使努力。”

4月,友田八郎新任日本外相,开始许世英还抱有幻想。后来与友田的交往中,深知日本的穷兵黩武,已一发不可收拾,与友田多次谈判,毫无结果。友田强调的是防共问题,而许世英则以国际形势为前提,建议商谈签订中、日、苏三国互不侵犯协定,以图亚洲的集体安全,再进而与欧美谋联合,维护世界之和平。并将此意致电南京政府,获外交部同意。而在与友田商谈中,友田答称:“中苏协定或不反对,中日协定亦可商量,若日苏协定则绝不可能!”遂作罢。

由于日本侵略者野心日益扩张,侵占中国国土,激起民众极大的愤慨。8月24日,成都民众反对日本在成都建领事馆,摧毁大川饭店及交通公司等,并打死两名日本人。9月3日,北海的日侨被人所杀,日本驻华大使川越随即向南京政府提出四项苛刻要求。结果谈判无法进行,恫吓日盛一日,还摆出“兴师问罪”的架势。在此紧要关头,许世英不断以电报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日本朝野的种种迹象,还亲自写了一封长信致日本外相友田,劝之以道义,动之以利害,提出不扩大,不苛求,宜速了结,以求挽救已经发生的危机于万一。后来虽然迫使日本政府作出了让步,但是许世英十分清楚,这是日本政府的暂缓之策。他明确指出:“中日维系今恐不能卒岁”。

1937年3月,许世英奉命返国述职。离开东京的前一天,他在大使馆举行话别茶会,日本朝野名流及各国使节莅临者逾500人。宴会结束后,日外相左藤尚武及前任驻苏大使太田为吉等少数人仍留下与许世英谈话,许世英仍以中、日、苏三方互不侵犯协定的前议相告。签订中、日、苏三国互不侵犯协定的主张,本是许世英驻日本大使任内的中心思想。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日本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