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毕鸣岐幼时的同学、中共地下党员王华庭找到了他,经过多次促膝谈心,王华庭向他阐明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和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主张,使毕鸣岐深受启发,从而解除了顾虑,坚定了等待解放的信心。为了保证王华庭的安全,毕鸣岐将王安置在自己家居住,并为王谋了合法的职员身份,以为其地下工作作掩护。与此同时,毕鸣岐还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劝说陈合增、陈毓增等天津工商界朋友多人,放弃去香港和国外,等待解放。天津解放前夕,担任天津市商会会长的毕鸣岐,偕同工商界名流李烛尘、朱继圣、杨亦周等人,代表天津市各界人士去杨柳青前线,慰问解放军指战员和欢迎解放军进城。天津解放后,他写信动员已去香港的天津工商界朋友多人返回大陆。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没过两个月,一艘美国商船停在了天津大沽口外,船上满载着天津多家贸易商行订购的进口货物,但货主们都不敢提货。面对这种情况,毕鸣岐挺身而出,主动向军管会请示,这艘美国商船才最终得以进港。由此,天津港恢复了进出口业务——当时全国的对外贸易都处于停摆的状态,天津的外贸业务率先行动等于赢得了先机,一时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香港华资公司纷纷派员来津成立分公司,上海的进出口商也抢着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天津的外贸业务空前繁荣,毕鸣岐的义举也在天津进出口行业中传为佳话。
国礼送缅甸
不久,刘少奇同志来天津视察工作。他专门邀集李烛尘、毕鸣岐、朱继圣等著名资本家进行座谈。刘少奇阐明了国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给与会者以巨大的鼓舞。
从1949年初夏开始,毕鸣岐变卖了家中的部分黄金、房产、汽车,又从自己经营的进出口商贸企业中抽出部分资金,投到工业生产中去。到1950年底,他先后创办了新民化工厂、新大电锯厂、新成造纸厂等企业。其中新民化工厂是在美国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我国印染工业染料奇缺的情况下建立的。毕鸣岐通过各种渠道,广揽人才,先后从京、津、沪等地聘请了14位高科技人才。在专家的指导下,这个厂研制生产了坚固硫化蓝等一些新产品,不仅解决了国家急需,而且填补了我国染料工业的空白。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赠给缅甸政府的20吨直接棕G染料,就是新民化工厂生产的。
1954年,已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委、天津工商联主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毕鸣岐率先申请将他独资经营的新民化工厂实行公私合营。这个厂当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染料厂,在天津工商界影响很大。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毕鸣岐代表天津市工商界赴京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喜,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时,毕鸣岐夫人戴翩英也代表天津市工商界家属向毛主席呈递了决心书,受到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年,毕鸣岐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天津市副市长。
毕鸣岐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认购公债时,他每次认购的金额都为全市之首。他本人及其所经营的企业,累计认购公债20多万元,其认购公债金额之大,引起中国人民银行关注,银行派人专程访问,并创办了公债保管业务,当场将20万元公债券委托银行保管。这在天津工商界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天津市市长黄敬的赞扬。
毕鸣岐没有忘记山东故乡,建国前,他曾捐助过母校山东济宁中西中学;建国后,他捐资山东省同乡会医院,使之扩建成为红十会医院。他热心公益事业,联合进出口同行捐资创建天津市实验小学;他将天津市自己的一所房产捐献给社会开办幼儿园;他把数以百万的捐款献给灾区人民。除此之外,毕鸣岐还在生前准备为儿童福利基金会捐资,因十年浩劫未得实现,改革开放后由其夫人捐款6万元,代他完成了夙愿。
毕鸣岐在十年浩劫中受到残酷迫害,1971年5月15日含冤离开人世。1978年党为毕鸣岐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1年他的骨灰被安放到天津市烈士陵园。(罗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