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秘琼崖抗战时期不为人知的“潜伏记忆”

2013年09月09日09:20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潜伏敌后的“听风者”

93岁高龄的吴以怀老人,躺在海口家中小院的仰椅上,记忆中早已没有了往昔硝烟,只是仍有割舍不下的回忆,不曾对别人诉说。这位在琼崖革命烽火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和治军政绩的老人,曾做过一名“听风者”。

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南省档案局和东方市档案局的配合下,找到了吴以怀老人,听到了一段悸动人心的“潜伏记忆”。而在琼崖革命的洪流中,热血铺洒的土地上,还有多少无名的英雄,我们终是无法得知。

他是怎么被选中的?

琼西吴以怀1920年出生在这里。墩头四面环水,一条内河自南向北从村庄逶迤而过,注入大海。为何称其为革命老区?1926年创办的昌江二小和始建于1938年的琼西中学,都是在琼西地区十分有名气的革命人士史丹一手创立的,也可以说是琼崖革命的摇篮,不少年轻学生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两所学校亦是琼西抗日风暴的发源地。吴以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他的“革命导师”是史丹和马白山,两位革命家是在昌江二小读书的吴以怀心中最敬重的师长。对这一点,吴以怀虽年事已高,但记忆犹新。

吴以怀对旧社会制度下人民的凄惨生活,有着极为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在家乡,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低,“那时候甚至可以随处在街上看到卖售妇女的现象,姿色好一点的300银元,姿色一般的100-200银元不等,我很不解,为什么人都可以拿来被买卖?”这也是吴以怀对封建而封闭的家乡状况的最初记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以怀的家乡反封建运动开始兴起,吴以怀在昌江二小上学时,因为常常向学校的孩子们教导反压迫斗争,史丹(海南著名教育家、革命思想传播者)成为他心中有着非常分量的“偶像”教师。而史丹开始注意到吴以怀这个孩子的时候,是因为一次与地方封建势力的斗争事件。

那是1936年,当时昌化港附近山上有一块大石,石头形状酷似人形,当地一些迷信的人朝它祭拜,认为这是“神山老爷”,可以保佑当地老百姓“长命百岁”。但每次祭拜,上山实在太难了,于是一些搞迷信的人打算把“神山老爷”请下来,安放在庙里,叫游村。当地有封建习俗,“神山老爷”面部尤其是鼻子万万不能碰,否则就招灾惹祸,大难临头。可吴以怀和他的同伴都不信这些,在“迁神”过程中,吴以怀和同学一起,走了5公里路,挑衅“神山老爷”,硬是冲了上去,摸了鼻子。“你们找死!要造反呐!”面对辱打,吴以怀等几名学生对封建派的威胁无动于衷。

“有这种胆量,可以好好培养。”史丹和马白山从那时开始关注这个有胆量的娃娃。

不久,吴以怀被发展入党,那时他只有16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