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秘琼崖抗战时期不为人知的“潜伏记忆”

2013年09月09日09:20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潜伏敌后的“听风者”

成功“潜伏”

抗日战争的暴风骤雨很快来临。1939年下半年,日军向墩头、新街、港门等地疯狂扫荡,处处搜村、封锁、杀人,三地被日军控制成为敌占区,形成了白色恐怖。吴以怀等进步学生和老百姓一样,都被迫向外逃难。

这一年底,中共昌感县委在面前海成立了由县委直接领导的特别党支部,县委书记是陈克文,吴以怀成为了支委委员。

党在扩大队伍、扩充力量的过程中,急切地需要有人从相对富庶的港门、新街敌占区一带运送物资出来,支持抗日。陈克文看准了吴以怀,决定派他潜伏进入敌占区,获取情报,并争取从内部打破白色封锁,运送军需物资出来。

当时为什么看中吴以怀?吴老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组织上实际已对我进行了差不多3年的考察,要进入敌占区的地下工作者,不光是要有胆量,还必须脑子灵活,懂得随机应变,入党年限相对较长,对党忠诚度高,同时,最好又是本地人,这样便于熟悉地形,不容易暴露身份。”

吴以怀当时正是综合了上述优势,但是陈克文也说到了一番话,并给了吴以怀一样东西,让吴以怀深刻理解了此番进入敌占区,是要将性命悬于一线进行革命的大事。陈克文给了吴以怀一把短枪和6发子弹。“这把枪的含义不言而喻,一是在紧急情况下防身使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我明白,一旦身份在敌占区暴露,或万一被发现,就要开枪自尽。”吴以怀说。

组织当时还交给吴以怀一项审查敌占区党员的工作。日军侵占后,敌占区内的朱植夫、黄湧、吴孔章等党员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吴以怀此行任务中,还要寻找到这些党员,重新建立起敌占区党小组。

吴以怀是以一个“混混青年”的模样重新回到敌占区的,顺利进入的“法宝”之一,就是手里攥着一本《大东亚共荣圈》的亲日杂志。

按照书记陈克文的意思,为了取得长久的安全居住,吴以怀在敌占区想方设法办领了“顺民证”。什么是顺民证,吴以怀记忆清晰,“那是当时日军便于控制人口而采取的一种登记方式,没有条件做成照片的形式,为了保证‘顺民证’不被‘共党’乱用,这个证上会将申办人的面部、身上的一些特征性的表述都记录在证件上。”吴以怀的后脖颈有一颗痣,这颗脖后的痣都没有被日本兵错过。这让吴以怀的心里也捏了一把冷汗。

但有了这样的两件“护身法宝”,日军对吴以怀的搜查果然放松了警惕。一次,一个日本军官看到吴以怀手中拿着杂志,点头冲他微笑了一下,日语说了一句“好样的”,在他的证件上写了“好男儿”。

墩头、港门隔港相望,被日寇诬蔑为“匪村”的墩头村老百姓要去港门,必须经过据点设立的网哨搜查,过往群众经常遭受日军拳脚相加和辱打,吴以怀凭借着这“两宝”在敌占区开始频繁活动,联络同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