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青
刘少奇的故事
开到深夜的座谈会
1958年7月,刘少奇到天津拖拉机厂去调研,召开有基层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他让与会的人喝茶水,抽中华牌香烟,而自己抽带来的前门牌香烟。由于会议气氛热烈,从晚上7点一直开到晚上11点。主持会议的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给刘少奇提醒,时间不早了,可否结束。刘少奇却说:“不忙,大家凑在一起不容易,就让大家多聊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想讲的话都讲了出来。结果座谈会一直开到了午夜1点,散会时,大家还恋恋不舍。这一次会议,给该厂的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南海里的“社员”
1958年秋的一天,秦皇岛北戴河区草厂大队队长杨少洲到中南海去看望刘少奇,走到西门口时被哨兵拦住了。杨少洲说:“少奇同志是我们草厂大队的社员,我来看看我们的社员呀!”哨兵拨通了刘少奇办公室的电话,得到同意后杨少洲才被放行。原来,这年8月的一天,住在北戴河中直机关招待所的刘少奇提出要到附近的生产队去参加一下劳动,并作一个农村情况的调研。工作人员将刘少奇安排到北戴河区草厂大队。于是刘少奇就与草厂大队结下了这段深厚的情谊,草厂大队的干部不时地到北京看望他。
传为美谈的一次交谈
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首届群英会。时传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大会,并在主席台上就座。会前有个接见,在接见时刘少奇与时传祥有一段推心置腹的交谈。刘少奇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后,这一段话广泛流传开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一时传为美谈。
在家乡的深入调研
1960年,中央提出将这一年作为“实事求是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4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一结束,刘少奇就到了长沙,开始为期44天的湖南农村调查。他到达的第一站是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当地的“万头猪场”。当他看到与所宣传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时,决定就在这里住下来,调研就从这里开始。经过走门串户的查看和访谈,他掌握了第一手的情况。对工作没做好,他心情很沉重,不断向群众承认错误。他到小时候的放牛伙伴李桂生家里聊家常,李桂生说:“叫我看,去年粮食减产,干旱是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我讲直话,主要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五风’刮的咯!”这个调研后来对他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讲实话,讲老百姓的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危急时刻先救群众
1960年4月,刘少奇南下视察。一天,他坐客轮从重庆到武汉,晚上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江上波浪滔天。轮船在前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忽然发现前面有几只小木船在风雨中漂荡。“情况危险,怎么办?”“我们的船也很危险,怎么救?”“我们的任务是保证国家主席的安全,偏离航道,会出事的,万万使不得!”风浪声和人们的呼喊声惊动了正在办公的刘少奇。他毫不迟疑地要求:“马上靠过去抢救!”有人说,这样做会很危险的。刘少奇说:“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安全就不救群众。我是国家主席,也正因为是国家主席,才更应该首先抢救人民群众!马上让船靠过去!”按照刘少奇的指示,一场抢救落水群众的战斗打响了。船长和船员们沉着应对,很快把小木船上的落水者一一救上了客轮,当被救的人们知道他们乘坐的船是国家主席的座船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