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海南西部铁路的落寞与新生

 

2013年10月14日17:18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海南西部铁路的落寞与新生

命途多舛的岭八线

海南铁路原只有石八线52公里和三(亚)黄(流)线94公里两段运营线,位于其间的是岭头到八所的一段线路。因此岭八线的建设对于贯通海南西环铁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8年,改建安岭线时,岭头至八所段作为安岭线第三期工程,于1960年1月由广州铁路局派遣第一线路工程队赴海南担负该线工程施工任务。1961年4月,突接省、部通知,因国家缩短基建战线,奉命缓建而告停工。全线共完成部份地段路基土石方的筑建和部份涵渠工程,桥梁尚未动工。由于岭八线的停建,致使三黄线和岭八线两段铁路分隔长达25年。

后经历“文革”时期和文革后的整顿治理,亦因国家经济和财政情况等原因,续建岭八线问题虽有过几次的请求报告和重新提出工程设计任务书,但均未获批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特别是对沿海地区的开发提出要先走一步。1983年中央第十一号文件批转“关于加快海南岛的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同年6月,国家计委批复了上报的《海南岭八线续建工程设计任务书》,经铁道部转发并通知同意岭八线进行施工的准备工作。9月,国家计委将岭八线列入国家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并正式下达工程投资计划4000万元。

受此鼓舞,海南铁路人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岭八线于1983年6月开始筹建,由海南铁路办事处承建。经过在全处广大职工中进行层层动员,该处从各大单位、部门抽调出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充实了工程指挥部各系统职能,组成了负责组织施工的基本队伍,并以“三人工作二人干,一人支援岭八线”的热情投入到建设当中。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路基土石方工程,由沿线八个区分乡政府组织民工承包施工。全线于1984年1月陆续开工,进场民工人数达七千人,仅用半年时间,全线路基已基本成型。

1985年9月24日全线完成铺轨,长计18.34公里,与石八线和三黄线接通。1986年2月5日正式办理运营,开通三亚至石碌客货列车。

自此,以三亚市起点,经乐东、东方、昌江三县至石碌镇为终点,运营干线长214公里,海南西环铁路全线贯通。

落寞与新生

在东方八所市区,一段西环老铁路旁边青草丛生,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这老破的铁路已经被废弃了吧?然而这里的人们会告诉你,铁路依然在运行当中。但是当你几次穿行这条铁轨,却依然发现难觅列车的踪影,只会发现市民们或步行或骑车,毫无戒备地悠然穿行。

但身处附近时,却不时可以听到火车“轰隆隆”的声响;你赶过去,依然又赴空。火车仿佛幽灵一般,神出鬼没。

海南西环铁路最辉煌的时期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货运为例,1980年总货运量197.6万吨,1983年起已突破400万吨,1984年达到438.1万吨,超过400万吨这个数字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成为海南铁路货运最高的历史时期。这从侧面反映了海南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城乡经济蓬勃发展。当然其中老铁路不仅是受益者,也是助力者。

1988年7月,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首次提出“琼州海峡通道”概念,并建议从轮渡着手建设通道。1990年代,项目名称正式确定为“粤海铁路通道”。2002年粤海通道的建成,让海南的铁路不再孤单,人们从天涯海角出发,可以通往全国各地。

从此,老铁路只保留了货运功能,曾经显得异样的客货混运历史正式结束。据铁路老人回忆,上世纪70年代,老铁路每年客运量为100万人次;90年代初期,火车的车厢曾经人满为患。大约十年前,当时的客运量就仅剩过去的十分之一了。

坐落于东方市的海南铁路博物馆少为人知,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安静而落寞。馆里保存了大量自民国以来的文字和实物资料。

在昌江石碌矿山下,灰黑的货运机车依然日复一日地把一厢又一厢的铁矿运走。在八所货运站,堆满煤矿和化肥的机车静静地躺在轨道上,等候主人前来开动。

火车“轰隆隆”的声音再次传进耳朵,不过不是眼前的货运机车,是另一边从三亚开往北京的列车。站长扬起手臂,指向火车的背后,说,那边的火车更先进、更快、更舒适!

是落寞,还是新生?也许都是,新的火车历史正在书写之中。(记者 苏庆明 杜颖 高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