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记者梳理发现,在中国,退休政要用稿费做慈善,早已有之,但近年来有从低调逐步走向高调、公开;从个人慈善行为走向亮出个人名牌,资金使用也呈制度化之趋势。
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为希望工程亲笔题词,并于当年6月10日和10月6日,两次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
2004年,邓小平家属按邓小平遗愿将他生前的百万元稿酬捐出,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两年后,邓朴方才对外表示,稿酬来自《邓小平文选》。
李瑞环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
2006年,已卸任的李瑞环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三年内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
李鹏
2006年3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先捐出稿费300万元;同年8月,重庆发生特大旱灾,李鹏又从自己回忆录的稿费中,拿出30万元,捐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援重庆修建一座“母亲水窖”。
朱镕基
2009年9月,《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出版发行后,朱镕基明确表示自己不拿一分钱,把所有稿费捐赠给社会公益事业,希望能够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013年,朱镕基的第三本著作《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推出即热销,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随后,朱镕基捐出所有稿费(版税),设立实事助学基金会。(记者魏铭言 许路阳)
相关新闻
领导人退休生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