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佳
要讲历史规律,但党史还要讲出文化内涵
解放新论:与“党史热”同时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党员不熟悉党史。如有青年党员就弄不清长征是从遵义、还是从井冈山出发的。新时期,党史如何讲好“故事”?
李捷:在一般人眼中,历史就是客观事实,还有什么方向、还会出现什么偏差么?但其实,历史的观察视角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就党史研究本身来说,我们一定要讲好党史故事,但首先必须要解决对党的历史怎么看、总体评价怎么把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史研究的方向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或者误导,就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说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学党史有几个基本准则:一是要尊重历史事实。这是学党史最基本的态度。二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不能以个人恩怨或个人好恶,来褒贬历史人物,评判历史的是非曲直。三是切忌比附,既不要把现在的观点牵强附会到当时的观点上,不要把现在的喜怒偏好强加于历史中的人和事上,也不能对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作简单的类比。而最根本的思想武器,就是要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学党史。
历史事关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党史则事关对党的认同。党史国史界要讲好“故事”,也应当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做好几件事情:
一是要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故事的聚焦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这就要求把握住时代的特征和中国自己的传统,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在党史和国史领域,要用历史的眼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产生、何以出现、如何发展的。
二是要讲好中华民族的真人真事。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每天发生的真人真事太多了,所以必须要有取舍。取舍的标准就是,看哪些东西代表着历史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本质和主流的东西,能够真正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对真善美的鉴别力和鉴赏力。中华民族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兼听则明,主流的本质的东西和社会的阴暗面都会记载。主流的本质的东西,是向上的真善美的东西,是代表总的方向的,对此要弘扬。对于假恶丑的现象也要反映,但不能用夸张的办法,把假恶丑的东西讲述成社会的主流,也不能以纯客观的手法记录阴暗面,而要针砭,让人们认识到假恶丑的东西能得一时不能得一世。
三是要把党史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内涵讲出来。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中,同样也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和发展逻辑。党史除了要讲历史规律外,还要讲出文化内涵,讲出中国精神,讲出文化基因,讲出自身发展逻辑。只有这样,才能讲出一种感染力来。如《史记》对历史的记述,不但文笔活灵活现,还有感染力。读了《项羽本纪》,就会不由得站在项羽一边,喜欢项羽身上质朴率真的方面。党史国史只有讲出文化内涵,才可以打动读者,也才能走出去,形成中国的软实力,树立起我们自己的自信。说到这里,还需要补充提及的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从他那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史学传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达的历史观,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可以说,是深种于中国史学之中的中华文化基因。党史研究和国史研究,也要继承和弘扬这种文化基因。
![]() |
相关专题 |
· 李捷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