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耄耋领衔 主持编纂清史《朴学志》
2004年年底,时已83岁高龄的祁龙威,受命操刀主持清史主体工程项目《朴学志》的编纂工作。
“这个任务很繁重、很艰巨,我一是老了,二是知识不够,所以自己一直在不断地看书、做笔记。在桌子上随便拿起一本都是读书笔记,一本本的,完全是抄书啊。”生前接受采访时,祁龙威曾如此描述当时的辛苦。而记者昨天下午在扬大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室找到了这本他曾经接受采访的资料。
在这本采访资料中,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艰辛和坚持:
“我今年84岁,饱经忧患,青年时遭遇日寇侵华战争,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中年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九死一生,荒废了中年。我已经年老体衰,我要再做多大的事情做不起来了,学问也定型了。深悔少壮不努力,但是那时候国家不安定,所以我现在最切身体会的就是只有国家好了,家庭和个人才会幸福,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我现在教学生时只有两句话:爱国、自爱。”
“我年纪大了,只有尽我心力去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一年,祁龙威如此表达编纂《朴学志》的雄心壮志。
学术成就
考证太平天国史拒绝“偏见”
考据唯谨慎 治史辟新端
主撰《朴学志》对考证学贡献突出
祁龙威在中国清代学术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等研究领域造诣深湛,成果丰硕,著有《考证学集林》、《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张謇日记笺注》、《漏网喁鱼集校注》、《海角续编校注》等作品。主编过《清代扬州学术研究》、《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等书籍。曾整理出版《洪秀全选集》、《洪仁选集》。自撰治学经历《我与考证学》收入朝华出版社《学林春秋》二编上册。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体工程项目《朴学志》编纂工作,历时五年编写五十万字初稿通过审议。
新看太平天国历史
祁龙威的一大贡献是对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一方面,他运用考据学的方式,对太平天国相关史料进行真伪考证,同时发现了一批此前尚未被发现的相关史料;另一方面,他摒弃以往看待太平天国史“偏向”的目光,对过分强调阶级斗争以及过分对太平天国进行美化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
运用考据治近代史
以考证治史是祁先生的主要治学风格,也是他学术体系的精髓所在,由此折射出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正如戴逸教授所言,“做考证工作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问渊博,见多识广”,“二是有科学头脑,逻辑训练,认真求证,广密推理,一丝不苟”,“龙威同志具有这两方面的优长。”
祁龙威主撰《朴学志》,这是他对考证学研究的一大突出贡献。清史纂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祁龙威主持其中难度甚大的《朴学志》项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