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朴学志
两个多月前,清史《朴学志》部分的编纂工作已经完成,50万字的手稿也通过初审,总算是对五年前的斗胆之举作了交代。我本想推却,《清史》重修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对参与者的知识储备及精力和体力都有极高要求。我一则自认才疏学浅,恐难当此任;二则,年事已高,怕有心无力。所以,五年来,丝毫不敢懈怠。
《小学篇》包括三章:尔雅、说文和声韵。我用了三年时间来写这三章,几乎是一年一章。而每章其实也只有一万到三万字不等。我每天排去查阅资料的时间,平均只写一千字。这是三年来几乎不曾中断过的。
谈治史
1957年的时候,高校里的历史资料是非常匮乏的。我只能自己整理和收集资料做成讲义。那时我正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且以江苏地方史为重点。那时,我才35岁,年轻气盛,带了师院历史系的几位师生辗转江苏各地,以采访的形式,搜集整理了大量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献、文物和口传资料,最后编纂成为50万字的《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
谈史观
唯物史观强调论从史出,实事求是,这与考证学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方可达到考证方法的“自觉”境界,即“自我批评,自我检讨,自我修正”。我在编纂《朴学志》的时候,也首次用美国杜威的实验主义观点来对照和整理中国朴学,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这便是中西方研究方法贯通后的进步。
【人物简介】
祁龙威,生于1922年,江苏常熟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原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他在中国清代学术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等研究领域造诣深湛,成果丰硕,著有《考证学集林》、《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张謇日记笺注》、《漏网喁鱼集校注》、《海角续编校注》等作品。主编过《清代扬州学术研究》、《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等书籍。曾整理出版《洪秀全选集》、《洪仁选集》。自撰治学经历《我与考证学》收入朝华出版社《学林春秋》二编上册。目前正在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体工程项目《朴学志》编纂工作,历时五年编写的五十万字初稿已通过审议。(记者 邵伟 实习记者 郭佳佳)
相关新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