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全
6月9日中午记者团由叶剑英和王震陪同到达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欢迎。当天下午,中共中央负责接待的同志向记者们介绍了访问日程:在延安参观1个月,然后去晋绥等根据地参观3个月。6月10日晚间,朱德在王家坪举办游园会欢迎中外记者。叶剑英代表朱德致欢迎词,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代表外国记者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参加活动的还有周恩来、林彪、贺龙、李鼎铭、博古、杨尚昆、王震等。活动中,大家一起合影留念。6月12日下午4时,毛泽东会见了记者参观团。6月14日,是联合国国旗日,延安举行民众庆祝大会,有40000余人参加。记者团考察了群众运动的场面。6月22日,叶剑英在王家坪中央军委礼堂向记者团成员做《中共抗战一般情况介绍》的长篇报告。6月24日,参加文艺界座谈会。6月25日,朱德和叶剑英分别与斯坦因和福尔曼进行了4个小时的谈话。7月2日,记者团与毛泽东举行谈话会。记者团原计划参观3个月。结果,在延安的活动日程刚结束、准备去晋绥根据地参观时,谢宝樵和邓友德两个领队就强令中国记者迅速返回重庆,使得一部分原来想到其他地区去看看的中国记者只得悻悻地离开延安。许多外国记者则对国民党领队的约束置若罔闻,爱泼斯坦、福尔曼和武道在毛泽东“多走走多看看”的建议下,准备于8月中旬动身去晋绥抗日根据地参观,斯坦因和普罗岑科两人则决定继续留在延安。俟后一个星期多是雨天,天气转好后,朱德在交际处为记者团饯行。7月14日,留在延安的斯坦因采访了毛泽东。
8月30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爱泼斯坦、福尔曼、武道及国民党中宣部陪同人员张湖生在王世英、朱明、王再兴和翻译柯柏年、凌青的陪同下,东渡黄河,来到晋绥军区第八分区战地。爱泼斯坦、福尔曼、武道一行抵达晋绥军区司令部,受到边区各界的热烈欢迎。他们在这里参观了边区各领导机关,参观了抗战日报社等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机关。9月4日,他们离开边区首府兴县,前往靠近太原的晋绥边区第八军分区参观访问。在旅途中,记者团与参观我军前线救护工作的美军观察组军医卡斯堡少校相遇,他们一同于9月14日黄昏进入汾阳边山。当晚宿营于距汾阳城仅20里的村庄。9月15日、16日深夜,记者团和卡斯堡少校等,登上距离汾阳仅10余里的边山顶峰,眺望英勇的八路军奇袭敌人大营盘、电灯公司,火烧火车站、飞机场、火柴公司等战斗情景。9月17日拂晓,协和堡敌据点被攻克,大批俘虏被押下阵地,战利品也被源源不断运进村庄,使记者们兴奋异常。武道说:“三天的战斗证明,八路军游击队比日本军队打得好,中国人民是有能力一步步将日本侵略者赶走的。”福尔曼说:“我要将所看到的八路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写成文章,拍成照片,告诉全世界人士,争取美国对八路军给予武器的援助,最后将日本法西斯打垮。”爱泼斯坦非常愤慨地表示:所有对八路军诬蔑的谣言已被事实所粉碎,任何封锁都已封锁不住了。记者团的几位记者和卡斯堡少校同参加汾阳战斗的八路军相处多日,9月21日离开火线。10月2日,记者团同卡斯堡少校一行西渡黄河,离开晋绥解放区返回延安。10月下旬,离开延安返回重庆。
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西北行产生了重大影响,爱泼斯坦为《纽约时报》和《时代》杂志写了不少文章,并撰有《中国未完成的革命》;斯坦因著有《红色中国的挑战》;福尔曼出版了《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路透社的武道出版了《我从陕北回来》;《新民报》的赵超构出版了《延安一月》。他们把延安和敌后根据地的新面貌如实地介绍给世界。这是继斯诺的《西行漫记》后,中外媒体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最大的一次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