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心
5
足步:贺果日记记当年
毛泽东在保定的活动,当时参加培训班的贺果在日记中记得较为详细:
“10月6日 下午……萧君子升、毛君润芝(之)、蔡君和森自北京来。”
“10月7日 下午,湖南全体学生在莲池合影……晚与和笙君、芝圃君往第一客栈与毛、蔡诸君谈一时许……”
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严农著的《毛泽东与贺果》一书记述:“毛泽东鼓励他们(准备留法学生),战胜困难,好好学习,并和他们一起摄影留念。毛泽东还经常给贺果写信,鼓励他在困境中一定要看到光明,看到前景,并说困境是一块最好的磨刀石,它可以将困境中的人磨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和鼓励,贺果的学习更加勤奋。他常常一个人在严寒中学习到深夜,成为班上法语进步最快,学得最好的一个。他给毛泽东回信说:‘润之哥的鼓励,是我学习中最大的精神支柱。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学好本领,为改造和建设我们贫困和苦难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10月8日,毛泽东等在保定呆了两天两晚后返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保定,保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在这次保定之行,还“绕保定古城墙走了一圈”。
1952年,毛泽东重游莲池书院时,因为园中有个别古建筑被毁坏,他就说:“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毛泽东住过的保定第一客栈仍在,据杨庆旺的《毛泽东故居考察记》记载,这座房子现在由保定市文化局管辖,而且办了一个画院。“当地人都知道毛泽东在第一客栈住过,很有名。”
6
足音:“对比”、“吸取”,
“更方便,更有益”
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离开上海。这之前,毛泽东辞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乘火车从北平赶到上海,在黄浦江码头为他们送行。
送走第二批湖南学生,毛泽东于4月6日回到长沙。
留在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友感到很惊奇,问他,你花了这么大的精力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你又在华法教育会资助的留学的25人名单之内,为什么不去呢?
毛泽东微笑道:“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新问题,拿回来用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国内,调查、研究本国的问题。我觉得对于自己的国家,所知道的还太少,假若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掌握了本国的国情,然后出国留学,对比中外国情,吸取他人的经验,更方便,更有益。”
毛泽东还补充说,中国有句老话,双亲在,不远游。他的母亲重病多年,最近由弟弟泽民送来长沙治病。此次从北平匆匆归来,也是为了给母亲“亲侍汤药”。
当然,毛泽东此举也给后人留下一个设问:要是他也赴法了,那中国革命之路会怎么样,他的人生道路会怎样?
![]() | ![]() |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