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心
▲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纪念馆——保定育德中学旧址。
▲向警予、蔡畅、葛健豪等在法国。
▲1918年,毛泽东在写给罗学瓒的明信片中谈赴法勤工俭学之事。
毛泽东主持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示意图(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在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北侧,有一座青砖、布瓦、黑色木板门的古式门楼。门楣上挂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匾额,题词出自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之手,时间为1992年6月。这里是育德中学旧址。
赴法勤工俭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育德中学旧址能得到“纪念馆”的荣誉,是因为1917年秋附设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该班教学质量之高,教学设备之良,赴法人数之多,是其他学校不能与之相比的”。中共早期重要领袖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结业于这个班。
同样,这里也留下了青年毛泽东的足迹。
1
足印:保定
第一客栈的“南来客”
1984年6月,第一客栈被列为保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西大街与唐家胡同交叉口西南侧,原是一座天井式二层小楼,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东西房各四间,南北房各三间,东房的底层南边是过道门。楼房为砖木结构,硬山到顶,出脊,布瓦顶。四周前廊相通,栏杆是圆柱形,中间有旋腰,为民国初建筑,作为客栈使用,史称“第一客栈”。
1906年,中国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卢汉铁路建成通车,坐火车来保定的人越来越多,下火车进城,西城门是必经之路,因此西大街和唐家胡同附近也跟着热闹起来,没多少日子这一带就建起了不少客栈。第一客栈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一幢中西合璧的新式楼房,每天总能吸引不少的客人。
1918年10月6日,客栈迎来了几位特殊客人,他们是湖南青年领袖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
2
足步:毛泽东被和森“点将”
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看望保定地区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湘籍同学。
1918年6月,毛泽东在一师毕业后,和新民学会会员商定:走出湖南,向外发展,以求救国救民之道。如何“向外”?正当他们寻找机会之时,“福音”飞来:可以赴法勤工俭学。
“福音”是他们的恩师、北大教授杨昌济用信传来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组织的华法教育会在北京、保定、高阳县等处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正在招生。
这个消息激发了这些热血青年的希望,特别是“蔡和森、萧子升如获至宝”。于是,新民学会开会,最后达成共识:湖南“连年南北军阀混战,教育受摧残殆尽,省内无法就业与升学,唯一出路是向外发展。留法勤工俭学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会议还决定,派蔡和森先往北平(京)与杨昌济老师联系,了解情况。
蔡和森在北平的活动很成功:他不仅联系好了赴法青年出国的预备学校,而且还从掌握在京湘绅熊希龄、章士钊手里“湘省善后款”中,争取到了25个借支助学的名额;自己也觅到了高阳县留法预备班国文教员的工作,可以“边学法语、边教书”。蔡和森不仅将这些情况传回长沙,而且点了毛泽东的将——到北平主持勤工俭学事宜,即做“驻京办主任”。
蔡和森太了解毛泽东了,认定毛“坐定如山,意志如铁;言不及私,只为天下大事着想”。他认为,只有毛泽东才能承担这个重任——“驻京惟有润之兄最宜”。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