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进而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分两个阶段,为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理论准备。我们的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究竟需要经历什么样的步骤?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多次思考的问题。他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所需时间上,毛泽东最初设想,十五年打下基础,五十年实现现代化。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困难时期,他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变得更加符合实际,认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与这种思考相联系,毛泽东还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他强调,不要过早地讲建成社会主义,不要那么十分急,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论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个步骤的设想,为改革开放后“三步走”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来源。
五、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尊重价值法则,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毛泽东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取消商品生产,其前提是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全民所有;而在我国,除了全民所有制外,还存在集体所有制和部分个体所有制,不同所有制的存在决定了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他就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后来,他又把这个想法聚焦在商品经济问题上,指出:必须肯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有积极作用;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36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针对那种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他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同上,第439页)他明确提出:“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同上,第435页)这些正确主张,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而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认识准备。
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必须采取“统筹兼顾”的方针,成为我们今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他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处理好这些重大关系,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他指出:要实行工业与农业并举,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走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要实行中央与地方并举,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各方各得其所;要处理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祖国;要处理好党和非党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要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交流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对外贸易和交流,等等。从毛泽东的论述看,统筹兼顾,不但是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而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我们今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即源于此。
七、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以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这是一个新问题,全党没有思想准备。毛泽东对这个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不同;在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建立后,敌我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还强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运用民主的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众闹事,善于从中接受教训、改进工作、教育干部群众,把坏事转化为好事。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 |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