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毛泽东。
环龙路渔阳里2号《新青年》社址。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当“驱张”胜利在望时,毛泽东带着“湘事善后”的问题奔赴上海。
毛泽东在上海的活动丰富多彩:送别会友、工读互助、写稿投稿、“设计”湖南、拜访名人……在上海一呆两个多月。毛泽东在半淞园送别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友时,说出了一个要害问题:“发动驱张运动时,我们就遭到了多次迫害,被迫离乡背井跑到上海、北京来了。”
不管他是什么原因滞留上海,也不管他在上海另有什么收获,但比起他在这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承担了回湖南建党任务,其他一切并不重要了。
1、足印:上海,第3次沪上行
毛泽东第三次去上海,到达的时间是1920年5月5日。
时隔一年多,与第一次来上海时,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需要做的事情也更加多了。
记得第一次来上海时,他就一个目标,送别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友。到达上海的日子是1919年3月14日、17日、31日,他、萧三和环球中国学生会会长朱少屏、华法教育会会计吴玉章,到杨树浦轮船码头为赴法者送别。
第二次赴上海,是1919年12月中旬,他从武汉绕道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蔡母葛健豪等送行,由于蔡和森等启程时间推迟,不能久待,即离上海去北京。
这是第三次来上海了。与前两次一样,起点也是北京。这次,他可体会到了“行路难”:他要到上海,却“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他“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十块钱给他,使他能买票到浦口。他后来回忆说:“不过当我到达浦口以后,又是一文不名了,而且车票也没有。没人有钱借给我,也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子!啊呀!怎么办呢?”“我的运气非常好。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到了上海后,我才知道已募有一大笔款子资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他还给同乡、老师黎锦熙写信诉苦说:“京别以来,25天才到上海。”
这次到上海,毛泽东的目的有三:
一是虽然张敬尧被驱出湖南只是时间问题,可他终究没有走,还得再烧一把火;
二是既然张敬尧被驱出湖南只是时间问题,那么这之后的湖南向何处去?他要与旅沪新民学会会员、湘籍名绅商量。后来,他们果然组织了湖南改造促进会,由彭璜任会长。
三是他要为将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陈赞周、萧子璋(三)等6人送行。
毛泽东这次在上海一住两个多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