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独特的档案
“这是目前唯一一份由日本扶持的伪政权——‘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下文成立慰安所的档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经盛鸿教授说,此次公布的资料中,有一份1938年“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关于总务问题之往来文书档案,该档案极为特别:用钢笔书写的“函传厚岗军人慰安所军乐队乔鸿年先生来会领取演员酬金”格外引人注意。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不久,经日本扶持下的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下文成立慰安所,日方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第二条途径就是通过南京本地的一些汉奸地痞,通过“招募”、胁迫、诱骗中国妇女,设立了慰安所,进行商业性的经营。乔鸿年是战前南京著名的流氓地痞和戏霸。
在卷宗第37页清楚写着领取酬金缘由:“1938年1月14日、15日,连续两天在厚岗慰安所举行游艺会,慰问日军部队官兵,其费用由兵站司令部支付。”4天后,慰安所老板乔鸿年拿着日军给的一张领款凭条,到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下属总务课领取酬金。经盛鸿介绍,结合自己多年研究证明,在南京档案馆中目前已发现关于慰安所档案17份中,这份是最特别的,“演员”其实就是“慰安妇”,“酬金”就是军方支付给慰安所的费用。没有日军授意,自治委员会批准,这家慰安所乔老板,有天大胆子也不敢去领这笔钱。“这也是日军在南京成立慰安所的一个铁证。”
探秘
近2000份市民呈文披露日军暴行
南京大屠杀案发生后,许多市民向各类组织和机构以及当时的政府撰写了大量反映民不聊生、要求救济的呈文。这些市民呈文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陈述八年之苦,控诉日军暴行;二是反映人口伤亡要求索赔;三是要求政府帮助查找失踪人员;四是反映工商业遭受巨大损失;五是反映市民房产财物损毁殆尽;六是反映宗教、公益、慈善团体财产损失。这些呈文近2000份,大都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南京市档案馆内,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史料。
夏蓓介绍,这些呈文分两个时期形成,一是日伪时期,起止时间最早为1938年一二月间,其时正是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期,最晚为1944年3月,距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间已逾5年。此时正值南京沦陷,南京由日本军队或伪机关、汪伪政权所控制。二是抗战胜利后,南京市先后成立了各类调查机构,分别调查敌人在南京的罪行、抗战损失,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案发生期间的日军暴行。政府号召所有受害市民积极申诉日军烧杀、抢劫、奸淫的暴行,因此在1945年至1948年间又形成了大量的市民呈文。这两个时期的呈文从呈递时间、呈文内容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日军在南京罪行的证据链,揭露了日军掠夺、焚烧、毁坏南京市民财产的野蛮行径,同时印证了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之巨的真实状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