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评电视剧《毛泽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里程碑

刘绍峰

2014年02月16日14:20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里程碑

  □刘绍峰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湖南卫视同步推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毛泽东》,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剧以人带史,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领袖,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领导人民推翻专制统治,追求民族解放,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程,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具有史诗般的品格,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首先,《毛泽东》成功地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塑造了领袖形象。以毛泽东为题材进行影视创作,稍不注意就会走到英雄创造历史的老路上去。因此,如何处理领袖与人民的关系,做到既尊重史实,又避免“高大全”、把领袖神化,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该剧的成败。该剧创作之初就确定了塑造“人民领袖”的艺术定位。这一理念在创作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得到贯彻。剧中的青少年毛泽东求知欲强、勇于任事、敢于担当。这种个性使他在一些人眼里近似于现在的“问题少年”,是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教育帮助,使他走出韶山冲,开阔了眼界,逐步成长成熟。成年后,他探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电视剧将他放在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进行叙事,集中展现他指挥若定的战略家风采、挥斥方遒的诗人气质,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突出了他领袖群伦的精神气质。作品还特别重视描绘他与劳动大众的鱼水情。他深入群众,找到了革命的力量之源,形成了群众观念,树立了人民意识,思想和行为有了深厚的现实根基。为此,该剧铺陈了大量感人的细节。如,他在长沙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动工人、学生开展斗争,在延安现场调解老百姓的婚恋纠纷等。同时,穿插许多场景,描绘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支援前线,展现蕴藏在人民中的巨大力量。这种视角选择适应当代观众审美要求,产生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其次,将毛泽东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展示领袖的真情真性。《毛泽东》从韶山少年写起,还原他的普通农家子弟身份,将笔触深入到他的家庭和情感生活中,写他与杨开慧、贺子珍的真挚爱情,对弟妹的关心爱护,对儿子毛岸英的严格要求和父子情深,十分贴切地挖掘他为人夫为人父兄的常人情感,生动鲜活,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真心英雄形象。在血与火交织的重大革命斗争中,这些元素的融入,既使作品有了丰实的题材厚度、宽广的人性内容,也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和表达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这种人性人情通过他与战友、同志工作、交往中的亲密无间、襟怀坦白、诙谐风趣,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呈现。他对待自己的马夫老孙的情节尤为典型。老孙跟随毛泽东多年,中央离开西柏坡时,他得知毛泽东有车坐,用不着骑马了,悄悄请求调离,不辞而别。获悉情况后,念旧情的毛泽东在中央机关已准备好出发进城时,却像个小孩子一样耍起了性子,一定要把老孙找回来。进北京后,他如约请老孙一起看戏,却忍不住烟瘾,不顾危险私自一人外出抽烟,在党小组生活会上受到老孙的尖锐批评。他开始强词夺理地辩解,最后诚恳地检讨。这些情节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情感充沛、可亲可爱的领袖形象,拓宽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以史实为依据,艺术地展现时代历史风貌。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困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这方面,《毛泽东》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该剧力求实事求是,不争功,不诿过。对蒋介石等国民党代表人物,既写出了他们反共反人民的一面,也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表现了他们抗日爱国的一面,呈现出历史人物的原貌,呼应了当下国共合作、两岸和解的时代潮流,展现了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毛泽东》是一部电视剧,既要忠实于历史,也需要艺术虚构和想象,在精心的艺术营构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品在这方面也有独特的创造。如重庆和谈时,民主党派人士邀请毛泽东、国民党要员一起看戏。国民党人点《负荆请罪》,民主党派点《将相和》,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点了《大闹天宫》。这一情节纯属虚构,却真实地揭示了当时三种力量的不同立场、选择,有画龙点睛之妙。猜谜一场戏也是。国民党把抗战胜利归于“蒋干”,认为是蒋介石的功劳。毛泽东却给出了“共工” 的谜底,宣扬共产党对抗战的功绩,将功劳归于人民,机智地化解了敌意,赢得了喝彩。这些生动的虚构情节在尊重大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进行想象、虚构,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电视剧《毛泽东》以独特的艺术表达,书写了那个时代中国人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让今天的人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理解毛泽东、崇敬毛泽东,也更准确地掌握民族国家走过的那一段峥嵘岁月,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分享到:
(责编:吴思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