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红
四迎亚非欧14国之行归来的周恩来
1963年12月中旬,在陈毅副总理的陪同下,周恩来总理乘专机赴开罗,对阿联(即今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展开了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为宏大的长达70余天的外交活动。
周恩来在开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是第一次到非洲访问,而新中国建立已经14年了。我们来得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了。因为已经有许多非洲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部长和民间团体的代表多次来中国访问。从我个人来说,万隆会议之后阿联纳赛尔总统就曾不断地通过阿联驻中国大使邀请我访问阿联。所以,我这次来到阿联首先要向纳赛尔总统表示我来晚了的歉意。这就是我访非的第—个重要任务。”周恩来还说:“我们访问非洲国家的目的,是寻求友谊,寻求合作,多了解一些东西,多学习一点东西。”
这次出访,原定计划是北非三国:阿联、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非三国:加纳、马里、几内亚;东非二国:苏丹和索马里。因此周恩来在答记者问时就说是七八个国家。然而在访问过程中,由于中国政府支持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鲜明立场,对非洲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友好态度,突尼斯和埃塞俄比亚临时发出邀请,结果成为非洲10国之行。再加上阿尔巴尼亚和南亚三国:缅甸、巴基斯坦、锡兰(即今斯里兰卡),总共是亚非欧14国。
在访问加纳的前夕,加纳发生了刺杀总统恩克鲁玛未遂的严重事件。按照外交惯例,中国政府可以临机改期对加纳的访问。在这个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时刻,为了表示对加纳政府的支持,周恩来毅然决定,访问如期举行,并打破常规,主动提出:出于安全的考虑,总统可以不必到机场迎接,一切活动可以安排在总统住地奥苏城堡举行。
这就出现了外交史上的奇特情景:周恩来只身一人站立在华盖之下检阅仪仗队。
1964年1月11日,周恩来拜会恩克鲁玛,面交毛泽东主席1月9日的慰问函。毛泽东在信中对恩克鲁玛表示“最亲切的慰问”,重申“中国人民将永远支持加纳人民和非洲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祝加纳共和国在阁下的领导下,在各方面取得新的成就。祝非洲各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加强团结,胜利前进”。
周恩来的亚非欧14国之行获得巨大成功。陈毅在1964年6月答日本新闻工作者问时不无自豪地介绍:“我是同周总理一道访问的,现在还记忆犹新,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欢迎中国人,欢迎周总理,这是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外交史上少见的。”
毛泽东一直关注周恩来行程,也为访问的成功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1964年3月15日下午,当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终于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北京城时,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在首都机场与各界群众一道迎接代表团的到来。这是毛泽东对胜利归来的周恩来进行的第二次亲往机场迎接。毛泽东高兴地同周恩来握手表示慰问,兴致勃勃地与周恩来一起绕场向欢迎的人群鼓掌致意。
毛泽东与周恩来还特意来到欢迎的首都民兵之间,笑容满面地合影留念。摄影师留住了这一特别的历史瞬间,这便是那幅流传广泛的《毛主席、周总理与首都民兵在一起》的摄影作品。
周恩来出访非洲最明显的效果和最重大的意义在数年后便水到渠成与顺理成章地凸现了:1971年10月,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获得第26届联大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恢复。在庆祝这个历史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对当年出访非洲的周恩来、乔冠华等人意味深长地说:“是非洲的黑人兄弟将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