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十章 “超级体育迷”的长寿经

2014年02月19日16: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高级桥牌迷”

邓小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桥牌运动的创建人。“文化大革命”中,桥牌被当成资产阶级娱乐方式遭到禁止。1978年7月,北京的几位桥牌元老周家骝、裘宗沪和郑雪莱曾联名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希望在中国开展桥牌运动。很快,邓小平作出批示:“请体委考虑。”之后,桥牌运动才在中国重新开展起来。在邓小平的关怀下,1979年,国家体委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桥牌比赛。1980年中国桥牌协会成立,并加入了世界桥牌联合会。

1981年12月,国际桥牌新闻协会为表彰邓小平为中国桥牌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最高名誉“戈伦奖”授予了他。1988年7月,他担任中国桥牌协会荣誉主席。1989年2月26日,世界桥牌联合会授予他“世界桥联荣誉金奖”。1993年6月,在国际桥坛久负盛名的美国桥牌名家鲍比·沃尔夫以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的身份来华访问,向邓小平颁发了“主席最高荣誉奖”,以“感谢他多年来为中国及世界桥牌运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邓小平曾说过:“桥牌如同音乐一样是一种世界语言,理应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交流、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战争年代,邓小平统率精兵决胜疆场的雄姿,只有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老将军们有幸亲睹;不过,邓小平在桥牌桌前展示的运筹帷幄的风采,使许多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年轻一代不难想象他当年的凛凛威风。谁说将军无闲情?邓小平曾操着富有音乐感的四川话说:“打牌要和高手打嘛,输了也有味道。”

当年在淮海战场上,那54张扑克不仅是他闲暇时醒脑提神的好帮手,也成了他运筹帷幄的得力工具。他经常和战友们一起玩扑克、打百分。廖运周战场起义前夕,邓小平等前线的战况等得有些心焦,便从口袋里摸出了只有七成新的扑克,坐在土炕上摆弄起来。那一天,刘伯承歪在土炕上打盹,手里拿着一本书;陈毅坐在旁边看邓小平洗牌,场面极其有趣。

这简直是一门艺术。邓小平的十个指头一个也不闲着,54张牌一会儿是扇形,一会儿是梯形,有时凌空交叉,有时落地结合,转瞬叠如刀裁,哗哗作响,习习生风。牌从他手里流矢般射出,即为四码,这四码成了决定胜负的四桩。他在混沌而又有序的牌海中颠簸他的心灵之舟,战场上的胜负也同时掌握在他的手里。

打桥牌是邓小平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学会的,此后就一直成为他的一大业余爱好。晚年,打桥牌更是成为他暮年怡情寄兴之所在,而他的桥牌技艺随之日益精湛,几臻炉火纯青,无怪乎外国人称他为中国的“高级桥牌迷”。他出色的桥牌技艺,莫不与他长期的戎马生涯所练就的素质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

一次,他与胡耀邦、万里应邀参加在文津俱乐部举办的“运筹与健康”老同志桥牌邀请赛。比赛中,他思路敏捷,与牌友密切配合,叫牌果断,攻守自如,出奇制胜,凭借几十年打桥牌的深厚功底,以神机妙算来掌握桥牌桌上的主动权,结果迫使对方以0比20败北。

邓小平自己也说:“唯独打桥牌的时候,我才什么都不想,专注在牌上,头脑能充分地休息。”的确,他需要思考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所以他往往连散步时也在思考各种问题。况且,他干什么事情都永远那样认真、那样专心致志,因此打桥牌被邓小平利用来作为换换脑筋的有效休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在桥牌桌前,他总是那样平易近人地与人一起娱乐,大家都深羡其雅量高致,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颐指气使的影子。正因为如此,世界桥坛都为有这样一位可敬的桥牌爱好者而引以为豪。有时,他还将全家人动员起来,一同观战,激战中,会不时冒出几句轻松幽默的话语,场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据对战者介绍,“邓小平牌风稳健,自始至终保持冷静,不论打牌或叫牌,都颇有扼制对方、驾驭全局的气概。面临危局时,更表现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他“打牌时情绪是轻松愉快的,即使输了牌局,也没有不开心的表现”。

邓小平能否适应长时间的桥牌比赛?对此,经常陪晚年邓小平打桥牌的聂卫平说:“完全没有问题。有一段时间,他每周日都要打桥牌。每次从下午3时打到6时,大家一起吃饭后,再从7时打到10时多。他严格遵守时间,非常注重效率。打牌中,他总是注意在不成局的牌上节约时间,而在成局、满贯或难度较大的牌上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自始至终,他总是精力充沛、头脑清醒。”

美籍华人杨小燕多次荣获桥牌世界冠军,拥有数不清的北美桥牌比赛冠军及各类国际桥牌大赛冠军称号。自1985年至今,担任中国桥协资深顾问。她是世界桥联的特级大师,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让杨小燕没有想到的是,桥牌竟然使她有机会认识中国领导人并与他们成为朋友。杨小燕充满深情地回忆道:“我跟邓小平等一些中国国家领导人打过桥牌。中国领导人打牌时作风大胆,敢在牌弱时叫高牌,在输牌时不气馁,坚持把最后一张牌打完。我跟邓小平先生一共打过4次牌。邓先生打牌思路清晰,牌风稳健,显示出充沛的精力和过人的智慧,而且他牌品极好,和他打牌,你一点也不会觉得他是个有权力的人,只觉得他像父亲一样。邓先生的牌技可不仅仅是业余水平,可够得上专业水平了。”

杨小燕第一次与邓小平打牌是在1981年,那时杨小燕应邀到上海参加国际桥牌友好邀请赛。后来到北京时,杨小燕斗胆提出了与邓小平打牌的请求,但想到邓小平公务繁忙,就觉得希望渺茫。殊不知邓小平欣然同意,当晚就和杨小燕对局。此次桥牌战,原来安排杨小燕与另外一位官员配对。牌局将开,杨小燕忽然改变了主意,对邓小平说:“我们回来一次不容易,与您打牌更不容易,能不能让我与您结对?”邓小平笑答:“好嘛,这样更能提高我的牌艺。”

杨小燕想不到邓小平这样随和,喜不自禁,立即换了座位,又问邓小平用何种叫牌法。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精确叫牌法啦。”杨小燕内心不禁一震,如果我丈夫魏重庆知道邓先生正在使用他发明的叫牌体系,不知道该有多自豪!休息时,杨小燕请邓小平签名。邓小平在她的本子上用圆珠笔签了“邓小平”3个字。直到现在,杨小燕依然珍藏着这个签名本。

1983年,世界闻名的“桥牌女皇”杨小燕再次访问北京,受国际桥牌新闻协会之托,将该协会颁发给邓小平的“国际桥牌风云人物奖”转交给邓小平,有机会与他再次对局。牌间休息时,邓小平问杨小燕:“你认为中国需要多长时间,桥牌的普及程度才能赶得上美国?”杨小燕说:“有您的支持,我认为会很快。”邓小平又问:“你能到中国来,帮助中国发展和普及桥牌运动吗?”杨小燕说:“当然!”邓小平继续问道:“我们国家队需要多少年才能在国际比赛中赢得奖牌?”杨小燕说:“中国队员必须掌握英语,还需要多看桥牌书,尽可能多地参加国际比赛。如果您允许,我会帮助训练中国女队。但我想她们至少需要10年才能拿到奖牌。”后来杨小燕了解到,正是邓小平指定她做中国女队的教练和中国桥牌协会的顾问。

2004年3月底,杨小燕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被问到“据说您跟小平同志有一个关于桥牌的10年之约,现在20年已经过去了,您觉得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与小平同志的这个10年之约?”杨小燕这样回答:“从那以后,中国桥牌女队夺得了很多亚军和季军,但就缺一块金牌。只要金牌还没到手,我与邓先生的约定就不能算完全完成。”

邓小平不但爱打桥牌,平时还喜欢打麻将,有机会时,卓琳会帮助摆开“战场”,邀请嘉宾到住处玩麻将牌。

1961年9月15日夜晚,会议主要议程都基本完成,参加工作会议的中央及各省领导都挤出时间娱乐。邓小平派卓琳和邓楠通知李富春、陶铸、罗瑞卿等老牌友,晚饭后到267号别墅“摸砖”。不多久,他们一一被请进会客室,邓小平早已端坐在麻将桌旁边,幽默地说:“打麻将,我可不讲啥子客气啰。麻将能使思想敏锐。先到有奖,先上桌打,来晚了一点,要罚,坐在旁边看。”几句话说得大家哈哈直笑。牌桌上,邓小平常常是稳坐“钓鱼台”,稳操胜券不下“疆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