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梁惠贞
王海萍 (1904—1932) 原名王朝鸾,字翔林,海口长流人。1922年从琼崖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五卅运动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组织,后参加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他受中共中央派遣到福建工作,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31年,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同年3月25日,设在鼓浪屿虎巷的省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妻子梁惠贞不幸被捕,他强忍悲痛,亲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7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成立,他被任命为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兼军事部长,领导厦门、漳州、泉州地区的革命斗争。1932年6月,在厦门中山公园被捕,后被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小城春秋》连环画。
位于府城的梁惠贞故居。李幸璜摄
她是梁惠贞,1905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府城镇。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冲破家庭、世俗的枷锁,成为了一名革命时代的新女性。
21岁时,她参与革命事业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时,为躲避日寇追捕远走他乡。在上海,她遇到了革命伴侣王海萍,两人抛头颅、洒热血,把青春献给了祖国。
1931年3月,春天来了,她却走了。因被叛徒出卖,她在厦门被捕入狱,最终被特务杀害,当时年仅26岁。牺牲时,她还怀有身孕。
有一些事永远不会湮灭,有一些人注定成为永恒,有一种力量持久撞击灵魂,有一些名字铿然有声。
她站着,是巍巍高山,忠诚大义铁肩担;她倒下,是峨峨丰碑,挚爱深情永流传。
她是梁惠贞,1905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府城镇。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冲破家庭、世俗的枷锁,成为了一名革命时代的新女性。
望着她留下的那一张黑白照片,一副新青年的打扮。阳光洒满脸庞,笑意漾出眼角,26岁的她微笑地走了,却留下了如夏花般绚烂的人生。
冲破传统寻找革命理想
有人说,到海口一定要到琼山府城,而如果不到忠介路周边老街区就等于没到过府城。
历史上,此地相继诞生了丘濬、海瑞、许子伟三位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一里出三贤”随之成为美谈,革命烈士梁惠贞正是成长于这片老街区。
从府城忠介路老街出发,踏着青石小路,穿过狭窄幽长的古巷,两旁不少年迈老者坐于家门槛上晒太阳。
“梁惠贞?不认识!革命烈士?她家就在前面,我带你去!”面对记者的询问,很多年已古稀的老者虽已不知革命烈士梁惠贞之名,却知道邻家有一位英雄人物,她曾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行至马鞍街111号,这是一栋百余年的砖木古宅,门口显眼处挂着“光荣烈属”牌子,梁惠贞故居到了。古宅一共三进,正屋、厨房和杂屋分开,可见当年梁家比较殷实。
梁惠贞的侄女梁起尧说,姑姑梁惠贞于1905年出生在琼山县府城镇那央村委会兴贤村美操坊,3岁时全家搬迁至马鞍街111号,其父梁万胜是清朝官员,为官清廉。
“常听大人们讲,我的姑姑梁惠贞很聪明,长得也漂亮,是当年琼崖中学(现琼台师范)有名的校花。她是梁家最有主见的姑娘。”梁惠贞的侄子梁如金说,他今年60岁,全家4口依然居住在梁家故居。
在侄女梁起尧的记忆中,梁惠贞的主见曾经让家里人头疼不已。梁起尧说,奶奶一直用一首上海歌谣教育姑姑:“清早起来,叫孩子们,扫扫地,浇浇花,煮水洗脸,泡碗好茶喝,三两个斯文朋友,下下棋,散散步,做些针线活。”但是,姑姑没有听从。
相反,梁惠贞却频频走上街头,参与群众运动,打击地主恶霸。后来,梁惠贞结识了比她大五六岁的琼崖女杰刘秋菊,两人一起在海南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
“姑姑是当时的新女性,追求婚姻自由,她早年曾与男子林熙春自由恋爱,虽然双方家人一直反对,但是他们仍不顾一切结了婚。”梁如金说。
20世纪初,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中国上下思潮涌动,加上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正式在海南开展工作,在海口府城吸收优秀青年学生及工人分子入党。
据党史记载,1926年,梁惠贞从琼崖中学(现琼台师范)毕业。毕业前夕,这位琼崖进步少女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在白色恐怖下该校的第一批党员。不久,她担任澄迈县女子学校校长,并秘密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她中等个子,表情总是很沉静,一副新青年的打扮,站在学生之中,甚至还有几分腼腆。没有人知道这位富家女心中的理想,她在府城马鞍街的家平时也没有什么新青年出入,她却已经背着父母加入了共产党。还把家中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带上了革命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