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程汝明 整理 阎长贵 李宇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青搬到钓鱼台住,她就极少同毛主席一起吃饭了”
郑:一般情况下她就一个人吃饭?
程:就她一个人吃,她也不让孩子跟她一起吃。
阎:李讷在大食堂吃饭,不跟她一块吃。
杨:她吃饭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坐着,也不让孩子吃她的东西。
阎:我们都觉得奇怪,偶尔李讷要跟她一起吃了顿饭,李讷就高兴得了不得,跑来告诉我们“今天妈妈叫我一起吃饭了”。
李:江青1个月吃饭大概能花多少钱?
程:100块钱左右,她吃的东西都得给她算上。
杨:对,水果啊,点心啊,还有茶叶啊,只要是入口的东西都给她算上。
李:噢,您说这100多块钱还包括茶叶?
程:对,全都给算上了。
郑:当时江青身边工作人员吃饭不是您给做吧?
程:不是。江青身边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我自己,每顿饭都到机关大食堂去吃,上班不能去吃时,由其他人帮助给打回来。不吃她的,她要剩了我也不吃,我当时也有补助,就在食堂里吃饭。
郑:那江青吃不完,剩下的东西怎么办呢?
程:她吃大米饭每次吃多少我知道,她吃多少我给她做多少,她要说加个人吃饭,我再给她多来一碗儿,她不加人,我就给她蒸那么多。连煤气都得花钱啊,我得给她精打细算。
李:是吗,您说这100块钱还包括煤气哪?
程:不包括。煤气不属于入口的东西,要另外单算。就是水、电不花钱,煤气花钱算她账上。开始钓鱼台里没有用煤气罐的,每天烧那个大炉子,烧的煤那么多,怪浪费的。最后这规矩我给他们破了,江青已经用上煤气罐后,张耀祠还说钓鱼台周围300米以外才能用煤气罐,我说我自己注意点儿,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我用煤气快一年了没出事,在钓鱼台住的几个领导的厨师知道后,也着急了,也要求用煤气,很快就都用上了。
李:您觉得这方便是吧?
程:用煤气多方便啊,一开就着,马上就能做饭。使用炉灶要一会儿加煤,一会儿加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火,还不能让它灭了。郑: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她跟毛主席在一起吃饭吗?
程:“文化大革命”之前,江青也跟毛主席一起吃啊!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青搬到钓鱼台住,她就极少同毛主席一起吃饭了。怎么呢,她在钓鱼台这边办公,主席在中南海那边办公,就没办法在一起吃饭了。就20世纪50年代来说,江青和毛主席每天在一起吃顿饭也不容易,因为他们的作息时间和工作生活习惯不尽相同。江青晚上这顿饭,恰恰是主席的第一顿饭,只有晚上这顿饭,两人才能在一块儿吃,如果没有孩子,就主席和江青两人一起吃。上学的孩子礼拜六晚上回来,可以允许同父母在一起吃顿团圆饭。礼拜天小孩都得到机关食堂吃去。这是主席给规定的,小孩屋子里头不要铺地毯,吃饭要到大食堂。
李:他们一家都在一块儿吃饭热闹吗?
程:小孩们都不敢说话,热闹什么啊!主席问他们什么,他们回答什么,在一块儿吃顿饭,连江青都不敢大声大气。小孩也说在那儿吃饭拘束着呢,不如在厨房这儿舒服——过去小孩一般都在厨房里吃。以后主席不叫他们在那儿吃了,叫他们都到大食堂去吃。
郑:主席跟江青就是早晚在一起吃?
程:主席刚起来第一顿饭算早饭,而江青是晚饭。江青跟主席一起吃一顿饭,这顿饭也不好弄,一顿饭得几个菜,江青的菜和主席的菜得合并,既要主席能吃又要江青也能吃,这时候很难做,菜还得减一个。比如江青一荤一素,主席一荤一素,再加个半荤素的,两个人吃4个菜,很不好做,他俩口味儿不一样,主席的调味儿浓,葱、姜、蒜放得多,江青一点儿不让往里放。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