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传亮
三、毛泽东强国梦的谨慎态度
如上所述,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界定,前后经历了几次变化,并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认为那样,只有“一百年左右”这一个时间概念。尽管有时毛泽东表现得过于乐观,但多数情况下毛泽东的态度还是十分谨慎的,因为他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谨慎一点好”。所以,1969 年6 月,毛泽东在审阅《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中国共产党万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八周年》送审稿时,在“二十年来,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伟大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句中的“繁荣昌盛”前边加上了“有了初步”四个字,把“强国”改为“国家”, 并批注说:“请注意:以后不要这种不合实际情况的自吹自擂。”(《毛泽东文集》第8 卷,第433—435 页。)
在带领全党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关于实现强国梦的时间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肺腑心声,起到了凝聚共识、集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几个五年计划和“两步走”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为之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如果无视这一历史事实,既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符合历史实际。“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概念,显然是汲取了以往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经验教训。把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能离开实事求是这个治国理政的法宝。
﹝作者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北京100091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