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第二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一次院士会议合影
1947-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的内幕鲜为人知。本文利用夏鼐日记的材料,对院士的提名过程、选举情况尤其是分析评议详加记述,回顾了一个学术大家云集时代的历史风云。
代表北大史语所列席
1947年10月15日,夏鼐作为史语所代表列席中研院评议会第二层第四次会议,至下午“讨论院士候选人名单之审查办法,几经讨论,决定院士候选人不得超过正额(即88至100人)之一倍”。此次会议前,全国各大学、各学院各专门学会以及各研究机关就依据《中央研究院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推举院士的两项资格条件,各就数理、生物、人文三组提名有四百多人。不仅提名人数还有评选办法评议会就讨论数次。
在正式院士候选人名单公布前,负责人文组召集人的胡适在1947年5月22日日记里已列出人文部分的拟提名单:哲学(吴敬恒、汤用彤、金岳霖);中国文学(沈兼士、杨树达、傅增湘);史学(张元济、陈垣、陈寅恪、傅斯年);语言学(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考古学及艺术系(董作宾、郭沫若、李济、梁思成)。人文地理和民族学想不出人名。其中,中国文学部分并不包括文艺创作家。
胡适在当晚给中研院总干事萨本栋、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的信中特意提到:吴敬恒、张元济、傅增湘、杨树达,希望拟提名单有此四人。
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也拟有人文组20人名单并简要说明:“中国文学:(1)吴敬恒;(2)胡适,以上关系文学风气者;(3)杨树达,经籍考订;(4)张元济,古本流传,泛言不能,专就百衲本言,因此者校勘记并未刊行也。史学:(1)陈寅恪;(2)陈垣;(3)傅斯年;(4)顾颉刚;(5)蒋廷黻,近代史当无第二人;(6)余嘉锡或柳诒征。柳不如余,但南方仍不可无一人。考古及美术史:(1)李济;(2)董作宾;(3)郭沫若;(4)梁思成。哲学: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语言: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
1947年10月16日上午,中研院分组讨论候选名单,会议开到下午六点多才散会。本没资格参加分组讨论会的夏鼐代表史语所列席,首先将任伪职的容庚不予放进考虑。最后审查各科,文史方面选出31人,经济方面提出马寅初、刘大钧、何廉、方显廷、杨西孟、巫宝三、吴大业7人,法律方面提出王宠惠、王世杰、燕树棠、郭云观、李浩培5人,讨论到中午十二时才散会。下午继续审查化学组加入孙学悟、朱汝华、黄子卿、纪育经4人,物理组加入桂贺廷,生物学和农学删去陈宗一、侯(原文如此)两人,矿物学加入陈克恢。胡适当晚为拟定人文组诸人“合格之依据”,工作到凌晨四点才睡,可想院士选举之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