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戚义明

2014年05月04日14: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我们知道,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由毛泽东提出、周恩来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宣布的。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或近代化)有很多思考,这些思考是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毛泽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思想及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主革命后期:明确提出革命胜利后实现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笔者通过查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著作、年谱等文献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开始使用“近代化”这个词,个别时候也使用“现代化”这个词;从1945年后,他们开始比较密集地使用“近代化”这个词;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往往将“近代化”和“现代化”作为同义词交替使用;后来渐渐规范为使用“现代化”而不再使用“近代化”。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之所以会在1945年后比较密集地使用“近代化”这个词,与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文的发表有关。进入1945年,我们国内形势出现可喜的发展势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继续展开局部反攻;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也令人振奋。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已指日可待。在这个历史时刻,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4月24日,毛泽东向七大提交了经六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的《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农业近代化”的目标。他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如果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系统、完整、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等重大问题,那么《论联合政府》则进一步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的目标任务。此后,“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以及“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这样的词句,成为毛泽东以及其他中央领导人讲话中的常用语。如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集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时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任务,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5页。]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会议明确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农业的“近代化”是相对于“古代化”而言的。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时讲到胜利后的经济政策时分析道:“中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这是和古代不同的。”“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0页。]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其分散性和个体性。据此,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还提出了“农业社会化”这个命题。他说:“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7页。]因此,在毛泽东看来,要实现农业的近代化,主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农业的分散性和个体性特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是实现农业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这点上,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0页。]这里,毛泽东使用了“现代化”这个词,从现在掌握的文献资料看,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显然,这里的“现代化”是作为“近代化”的同义语使用的。不管是“近代化”还是“现代化”都是相对于古代而言的。因为封建的土地关系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通过土地革命将土地从地主转到农民手里,就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可能性”[《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4页。]。

通过发展各种合作社走向农业集体化,是实现农业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毛泽东看来,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农民所有,这仅仅是第一步,还是没有改变农业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的个体生产的性质,生产力还是受到束缚。“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1页。]当时在解放区的一些农村,农民们已经自发地在自愿原则下组织起各种初级的合作社,如变工队、互助组、换工班之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粮食产量的增加。毛泽东认为,合作社带有社会主义性质,代表了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应当尽量推广。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2页。]当然,在全国的解放战争还未完全胜利的情况下,进行土地革命、将土地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个体所有,仍然是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互助合作社,在民主革命时期还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还没有变成一种现实的任务。大规模地组织合作社成为一种现实的迫切任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