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对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思考

樊宪雷

2014年05月04日14: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根据人民的意愿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提出过许多明确的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领导艺术。2002年,党的十六大基于我国国情,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将这一目标与之前确定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要求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一目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宏伟图景,反映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3页。]。承上启下,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同时又要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奠定基础。为准确深入地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首先要回顾一下邓小平的“小康社会”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为激励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忱,凝聚民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60年代就确立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即:在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以后,搞一个五年设想,就是基本上搞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或者说工业体系;然后再有15年左右,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参见逄先知:《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思路和构想》,《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一度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对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发生的急于求成的偏差,使得“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难以如期完成。“四个现代化”的标准必须降低,以适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邓小平在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后,对社会发展目标有了新的认识。他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5-356页。]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邓小平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他说:“我们讲四个现代化,开始时提出的是一个雄心壮志。但我们一摸索,才感到还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呢?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使用了“小康”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名词,作为我国在20世纪内所要达到的目标,表达的却是全新的内容。根据邓小平的思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并指出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81页。]“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实现“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步骤安排,二者机密相连,不可分割。

按照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199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8547.9亿元,提前达到温饱水平;1995年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7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800美元,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000年,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原定20年翻两番目标的时候,“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已经顺利实现,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接下来,就要进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了。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世纪之交,如何走好“第三步”,并最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思考并逐步形成了初步规划。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面临的大量新问题,就需要有新的举措和思路。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根据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实际,指出,“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要求”,“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由此,他“建议国务院对‘八五’计划作出必要的调整,并着手研究制订‘九五’计划”。[ 《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4-225页。]此后,跨世纪发展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江泽民心头,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到了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就比较明确地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他还对21世纪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初步规划:“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余,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页。]

相对于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江泽民为顺利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而部署设计的新的三个发展阶段,被称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也称为“小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江泽民在文件起草组会议上对“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党的十五大对我国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这三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作出了大体部署,这也可以叫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小三步走’。”他要求文件起草组要对这三个阶段的目标作出科学的表述。在江泽民看来,这三个阶段的目标的大体情况是:“(一)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二)到建党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基本完成工业化,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三)在此基础上再奋斗30年,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13-414页。]至此,“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步骤,为我们顺利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即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的具体化,呈现出鲜明的承续性,二者在品格上也有一致性。

首先,二者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作为“三步走”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中实现第三步的具体化,其目标必然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不断发展经济实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

其次,二者都体现了“台阶式”、阶段性的发展思路。邓小平在设计“三步走”发展战略时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具体到我国的发展思路,邓小平认为也应该是“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过一个台阶”[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页。]。江泽民也强调:“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0页。]两个“三步走”发展战略都体现循序前进、有步骤、台阶式的发展特征。

第三,二者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之后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抓住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契机,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中央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对新的发展阶段深刻认识的结果。二者都反映了我们党对国情及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