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凌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包括权力的来源、权力的性质、使用权力的基本态度,它是掌权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对于国家和社会权力,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的阐述了国家权力观,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
中国共产党围绕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在治理国家与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始终,继承并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牢牢地镶嵌在党的执政理念之中。
一、“权为民所赋”
“权为民所赋”,首先是坚持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都来自于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他们是人类社会的主人,并且应当拥有人类社会的一切权力。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吸收资产阶级权力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关于“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共产党人并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一个特殊政党。他们并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79页。]的政治原则、议行合一制原则、普选制原则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列宁在论述共产党的政权时指出:“新政权是绝大多数人的专政,它完全靠广大群众的信任,完全是靠不加限制地、最广泛地最有力地吸引全体群众参加政权来维持。”[《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6页。]“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毛泽东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在关于权力赋予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我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同志们,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9页。]这句话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权力的根本来源。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后,毛泽东又多次申明:“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277页。]作为权力行使者,就是作为人民的代表,受人民委托掌握和行使权力。人民把权力委托给人民的代表,是要代表他们的利益,忠实地为他们办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代表是人民权力的执行者,而不是权力的所有者。
“权为民所赋”,要自觉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288页。]在他看来,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不可将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1页。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在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时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离不开人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到成为执政党,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权为民所赋”,也要坚持在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同时所要担当的历史责任。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民应该把权力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对社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权力就是责任。邓小平指出:“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了政,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又再次强调:“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最后一句话,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谆谆嘱托,我们务必铭记在心。领导就是责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有些领导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不想负责任,在其位不谋其政,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结果问题越积越多,以致酿成大祸。我们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往往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直接相关。……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就是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重要的是将这种赋予升华到一个责任的高度,坚决要杜绝肆意滥用的现象。
二、“权为民所用”
“权为民所用”,就是以为实现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至今发生过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7页。]“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7页。]也就是说,共产党人争取权力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最高位置上。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271页。]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1884页。]的宗旨,并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在1956年又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7页。]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七次大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得人心的事,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廉洁奉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的干部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好处,绝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85页。]胡锦涛指出:“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特别是要解决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人民日报》2003年2月19日。]他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由此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权力的使用,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有公共权力代表人民,为民谋利益,才能为民所用。
![]() |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