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元庆
铁血忠魂 浩气长存
抗战爆发后,除川军的七个集团军,另有1军1师1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前线与日寇进行浴血奋战外,四川每年还向正面战场输送10万到30万壮丁,成为全国的兵源基地。
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统计,四川历年实征壮丁数如下:
1973年为103837人
1938年为174145人
1939年为296341人
1940年为266373人
1941年为344601人
1942年为366625人
1943年为352681人
1944年为391112人
1945年为283086人
抗战八年,四川总计共征壮丁2578810人,居全国各省之冠,为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0521人的1/5。四川的这个征兵数还未包括西康征的30938人、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如果加上此两项数据,则抗战期间,四川实征壮丁数近300万人(此数尚不包括出川各集团军自行回乡募补之人数)。这样庞大的兵源,补充了南北战场上的军队,以致当时抗日前线有“无川不成军”之说,足见川渝人民对抗日军队贡献之大。
抗战八年中,出川军人,不畏强敌,与日寇鏖战,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何应钦的统计,抗战期间,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1/5,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
计64万余人。其中军官有将官4人、校官9人、尉官21人,共计34人。现按照将、校军衔次序录名并附县别 如下:
将官:王铭章(新都)、李家钰(蒲江)、许国璋(成都)、饶国华(资阳)
校官:王润波(开县)、李成烈(安岳)、林相侯(泸县)、姚杰(奉节)、傅哲民(江安)、邹绍孟(荣县)、郑少愚(渠县)、乐以琴(芦山)、谢北亭(忠县)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