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祖荣
四月下旬,春意正浓。记者跟随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党报采访团,来到老区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因红而闻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城”。
这里,曾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当年,老区人民跟党走、闹革命,有30多万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生命。李德生、许世友、郑维山等革命先辈就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写就一段叱咤风云的历史传奇。
红色基因融入老区儿女血脉,代代相传。今天,为了让老区焕发更靓丽的新颜,信阳儿女依旧保持着革命前辈当年那么一股子劲,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奋力拼搏,勇当先锋,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时代壮歌。
叫响“信阳智造”
——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春雨绵延。此行采访第一站,便是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信阳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禀赋较差。对于产业集聚区,记者原本并无太高期待,以为不过又是扎堆一些低附加值加工型企业而已。
然而,当记者深入其中,原有的想象被颠覆。漫步园区,不见高耸的工厂烟囱,亦听不到轰鸣的机器声,整个园区静悄悄。听介绍才知道,这里是信阳市产业集聚区颇有特色的一个园区,即电子产业园,聚拢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传统意义上的“信阳制造”,正在向“信阳智造”转变。
在星天空数码科技园无尘车间内,记者看到,一个个细小的电子零件在工人们的接力作业下,最终成为一部款式新潮的高端智能手机。这里是星天空数码集团除总部深圳外,另一个大型手机生产基地,当年曾填补了信阳手机制造业的空白。如今,深圳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企业正把工厂转移到信阳。
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许多“信阳造”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数码影音产品,也先后从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园诞生,销往全国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在人才、技术和资金上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信阳,不仅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零的突破,而且让处于国际高新技术前沿的电子企业纷至沓来。
“作为贫困老区,信阳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小康,靠什么?答案很明确:现代工业。”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告诉记者,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信阳正在着力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搭建平台、开放招商、优化环境、科研支撑、人才引领、激励扶持等方面锐意改革,简政放权,激发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力。
如今,信阳已有13个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涵盖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等领域。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7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28亿元。
一幅新型工业化的壮丽画卷,正在大别山下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