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笑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中,号称军中“三杨”的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无疑是其中三颗相当明亮耀眼的星。踏着中央苏区红土地走出来的军中“三杨”,从漫漫长征路到用兵华北,从鏖战朝鲜战场到和平时期的祖国建设,他们3人有太多相似的经历。巧合的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央军委物色总参谋长接替人选时,“三杨”都曾被作为总参谋长接替人选来考虑。“三杨”的革命生涯可以说是人民军队建军以后半个多世纪历程的集中缩影。
长征路上书传奇
在赫赫有名的“三杨”中,杨得志年龄最大,1911年1月生;杨成武年龄最小,1914年11月生;杨勇年龄居中,1913年10月生。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和杨成武、杨勇进过中学学堂不同,儿时的杨得志只上了两年私塾,就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他身经百战,从一名战士一级不差成长为团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带领红一团担负先遣任务,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为红军顺利北上抗日开辟了通路。他率红一团强渡天险乌江,继又组织17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副师长、第二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
杨成武,福建长汀人。1929年1月,杨成武参加了闽西古城暴动。1930年3月编入红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后,杨成武进步很快。1931年11月,担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年仅17岁。杨成武能征善战,精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被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称为“模范团政治委员”。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途中,他指挥红四团指战员,突破乌江天险,粉碎了敌人堵截红军的美梦。1935年5月,杨成武和团长王开湘率红四团飞夺泸定桥,在山高路险,途中有敌人拦阻的情况下,创下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的奇迹,粉碎了敌人妄图使朱毛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企图。在过草地的征程中,杨成武率红四团作为开路先锋,为全军北上踏出了一条道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杨成武任红一师政治委员。后在毛泽东等的关心下,杨成武改任军事主官,担任红一师师长。
杨勇,湖南浏阳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马日事变”后,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十万农军围攻长沙的战斗。1930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历任红三军团连政治委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的斗争。长征途中,杨勇率领红十团与兄弟部队一道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完成了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安全渡过湘江的任务。渡过湘江后,红军部队转向贵州前进,杨勇又率部冲锋陷阵,英勇奋战,大战土城、娄山关、遵义、老鸦山,四渡赤水,多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在红一、四方面军北上途中,杨勇率部机智勇敢地掩护中央领导机关迅速脱离险区,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杨勇历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第四师政治委员等职。
长征前后,“三杨”以出色的战功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器重。长征胜利后,红一方面军从出发的8.6万人减少到不足万人。由红一、三军团等部队合编后的红一军团下辖只有三个师,“三杨”的职务不降反升,从长征前的团级干部升任师军政主官。这也充分反映经过长征之后,“三杨”在红军队伍中的地位快速跃升。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