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荣新
三、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启示
(一)博览群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古人说过‘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就是说,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强调人要和牛马等动物不同,就要知道古今。而要通古今,就必须学习。毛泽东博览群书,尤其对中国史书读得最多。他通读了《二十四史》,而且有的部分不只读过一遍。我国历代诗词曲赋,他都广泛阅读过,尤喜《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他的一些新颖的见解甚至超越了文艺评论家。比如,他在1957年8月1日的一封信中就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等两首词作过这样的精彩评论:“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久了,厌倦了,更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范仲淹的上两首,介于婉约和豪放两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仍属婉约,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倦。婉约派中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袒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广大领导干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博览群书,做到博学强记。所谓“博学”,就是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广泛涉猎,从多方面汲取营养。领导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需要广博的学识和宽阔的眼界。领导干部应该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所谓“强记”,就是采取各种办法把学过的东西记住,在脑子里留下烙印。读书学习时要多动手、多动嘴、多动笔,通过做摘抄、记笔记、写感悟等形式,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二)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按照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说法,读书多的人容易“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读书而不加思考,思想力便会渐渐丧失,犹如一个骑惯了马的人他的步行能力必定差。毛泽东博学而未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得益于他学与思的紧密结合,勤学善思。毛泽东读史每有心得,总爱写批语。他读《南史·韦睿传》,被梁武帝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韦睿的事迹所感动,在该卷圈点有加,文字批注达25处之多,如“躬自调查研究”、“不贪财”、“劳谦君子”、“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等。他有许多经典名言都是得益于读史,比如“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备荒思想,就来源于朱升为朱元璋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有名的“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思想,直接来源于哲学大家王船山的哲学原句。毛泽东好读古籍,讲究古为今用。比如“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人唯贤”、“百家争鸣”、“多谋善断”等言简意赅的古语,在毛泽东的发掘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有的成为我们党所遵循的思想,有的成了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和思考有效结合起来,因为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成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而没有深入的思考,书读得再多也没用。在思考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能稀里糊涂、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一概接受。
(三)学以致用——“读书,钻不出来的是蛹,钻出来的是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反复强调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他一生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比如井冈山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调查等,通过调查解决了一系列农村和农民问题。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并不是因为他读了多少兵书,而是他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他的光辉名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他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经验总结。就连儿子毛岸英,毛泽东也是一方面鼓励他用功读书,一方面让他广泛接触社会,亲近农民。从苏联回国不久,他就送毛岸英上“劳动大学”,让他跟一个劳动模范一起劳动,学习农业知识,以后又派他参加土改,新中国成立后又让他参加抗美援朝,接受战争的考验。
毛泽东说过:“读书,钻不出来的是蛹,钻出来的是蝶。”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足实际,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推动工作的根本途径,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成为增强本领、推动工作的过程。而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在促进各项工作进步上取得新成效,真正做到化蛹为蝶。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