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帅
二、长征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长征中的宣传工作贯穿着长征的整个过程,有着专门的领导机构和专业的宣传人员,而且这种宣传多种多样,这种宣传是大宣传、综合宣传,涵盖了方方面面,具体说来,包括政治宣传、文化教育宣传、新闻出版宣传、文艺活动宣传、诗词标语宣传和美术漫画宣传等。我们现在所弘扬的长征精神,所激扬的长征文化,其根基其本源离不开长征中的以及此后的宣传工作。
(一)用标语口号进行宣传。如果说长征是宣传队,那么标语正是红军手中的另一把犀利武器!长征所经过的大部分是偏僻地区,那里的群众此前没有见过共产党、没有见过红军。通过这些标语,他们了解到共产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从而拥护共产党,参加红军。因此刷写标语口号,是长征中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一种宣传方式。红军长征途中留下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口号,有墙上写的,有木板上刻的,有石上鎏的,也有纸上印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不仅是红一方面军,其他红军如红四方面军,红2军团、红6军团、红32军、红25军在长征途中也留下了大量的标语,有时一个标语群是在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的部队完成的。标语的内容和种类也是十分丰富,多种多样。如有“红军是工农革命的先锋队”、“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宣传党和红军政治纲领的标语,也有“优待白军俘虏兵,缴获枪有钱发,回家发路费,官兵平等,反对白军官打骂士兵”之类的专门针对白军的宣传标语,还有“愿意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的都是我同胞好友”、“我们要抗日,红军胜利万岁”之类的宣传抗日的标语。一些标语反映了当年紧张频繁的军事斗争,展示了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壮志豪情。如红一方面军在云南元谋县就写了“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这么一条颇为雄壮的标语。很多标语至今还保存完好。如现在在四川通江还完整的保存着13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以“赤化全川”最为著名。这条标语位于通江县沙溪乡左侧红云岩上,字高5.5米,宽4.7米,笔划深0.35米,宽0.7米,里面都可躺卧一人,是全国最大的红军标语,享有“红军标语之王”的美誉。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长征前夕,其总指挥部站錾字队所刻。当前,作为历史见证的红军标语已成为我们党对干部群众和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用文艺活动进行宣传。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进行宣传一直是红军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主要手段,这种宣传在红军长征中也没有中断。据一些专家学者考证和老同志回忆,长征期间大的宣传鼓动活动大概有四次,依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湘江之边、乌江之畔、金沙江边、过雪山之时。在红军的队伍中,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活动的人员既有专业工作者,也有业余人员,专业的宣传工作者大都参与了各类剧团的工作。如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下辖的几个军团都有自己的剧社,红1军团的战士剧社就颇为有名。这些剧社多以宣传队的形式进行活动,宣传队还成立了负责宣传组织群众的演讲分队、负责编排小节目、化装宣传的艺术分队和负责写标语、散发布告传单的张贴分队。这些人员精干、灵活机动的宣传队在长征中的文艺宣传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以演话剧、唱歌、跳舞和说快板等形式,鼓舞干部战士的斗争,提高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在瓦解敌军方面,当时的红军战士大都会唱《瓦解敌军歌》、《兵变歌》等歌曲,经常在战场上利用喊话、唱歌等形式,向敌军发动政治宣传攻势。
(三)用刊物报纸进行宣传。用口号、标语和文艺活动进行宣传,毕竟有其局限性。据统计,党和红军先后创办了《红军日报》、《红星报》等70多种报刊,利用报刊这一稳固的坚强的舆论阵地,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向世界传递自己的声音。长征期间,一些报刊如党中央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等被迫停办,但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红星报》在长征途中继续办着,此外,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还陆续创办了《前进报》、《战士报》和《红色战场》等报刊,这些在行军打仗之余、在崇山峻岭之间编排出版的报纸,成为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精神食粮和行动指南,对于提振党心、鼓舞士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这一重要文告,就是在长征途中创刊的《前进报》第2期上发表的。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