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关于长征是宣传队的研究

宗帅

2014年06月05日13: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长征宣传工作针对性强,卓有成效

(一)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长征中的宣传工作,不仅有对敌宣传、对汉族群众的宣传,还有对红军战士的宣传鼓动、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宣传。为了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让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正在进行的艰苦悲壮的长征,中央还派了陈云、潘汉年两同志分别秘密取道成都、香港等地北上苏联,汇报工作,宣传长征。对敌宣传,是动摇瓦解敌军和战胜敌人的重要武器。对群众的宣传,更是生存之必须,因为筹款、筹粮和扩红等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大事都要依靠群众。为了粉碎国民党的欺骗性宣传,极大的争取民心,就必须努力做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向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宣传,既是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要求,也是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必须,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凶狠的帝国主义和反动的国民党的必须。发布政治军事行动指南,统一广大红军指战员思想;及时报道胜利喜讯,鼓舞官兵士气;刊载卫生、学习等常识,促进革命队伍每一位成员的身心健康。长征中的宣传工作,宣传的主体、对象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必然能形成长征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和热闹红火的局面。

(二)宣传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长征中由于不断长途行军,很难在一个地方长久停留,因此宣传工作也要依据情况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对红军士兵宣传方面,在长征初期,为了使战士适应新的作战方式和环境,《红星报》发表了《在行军中克服部队的疲劳》、《预防伤风咳嗽》等文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长征中,红军打了一些胜仗,每次胜利之后,都会通过召开祝捷会、发表消息和评论等形式通报全军,鼓舞士气。如《打下飞机一架》、《红军占领桐梓城》、《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等一些捷报不时出现在《红星报》等报纸上。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在行军途中,他陆续创作了《别》、《追》、《大王山上路难》、《渡金沙江胜利歌》、《战斗鼓动歌》、《夺泸定桥》和《到陕北去》等反映红军长征不同阶段战斗生活、富有宣传鼓动作用的作品。在对群众宣传方面,党和红军要求“必须首先从群众切身利益开始,然后逐步进入到苏维埃基本主张的宣传,必须以最通俗的语言、极大的耐心,同群众接近,来启发他们的斗争。不然我们的宣传鼓动就引不起群众的兴趣与注意”〔9〕。考虑长征沿途的群众很多不识字,红军在到处刷写红色标语的同时,还采用了粘贴通俗漫画的方式进行宣传。长征进入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四川、西康地区后,党和红军加强了对少数民族人民宣传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如凯丰写了《关于彝民中的工作》、《番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等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强调。

(三)宣传工作取得了切实的效果。长征中,为了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指导和推动整个宣传工作的开展,《红星》报连续刊登了《十天行军中化装宣传的一瞥》、《一件不应当忘记的工作———写标语画壁报》、《反对浪费宣传品的现象》和《全师宣传队的活跃值得每个宣传队学习》等文章,用理论作指引和指导,并且积极报道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以典型作示范和引导。长征途中,红军总政治部经常传达、印发对敌军工作的指示和宣传资料,如先后印发了《告白军士兵兄弟书》、《给中央军和黔军弟兄们的信》,在国民党士兵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使得有些国民党士兵消极厌战,甚至拖枪投奔红军。特别是教育感化被俘敌军的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直接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如1935年2月,在朱德等同志的亲自领导下,经过红军政工和宣传干部耐心细致的宣传和思想工作,国民党军吴奇伟部被俘的1800余人,“有十分之八被鼓动加入红军”〔10〕。在扩大红军方面,宣传工作也功不可没。如1936年2月9日,红二方面军6军团在攻占毕节城以后,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一次就扩充红军3000多人。在筹粮筹款、团结和发动群众等方面,宣传工作也做到了深入人心,如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康北期间,朱德总司令与甘孜县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9次促膝交谈,结为了好友。格达活佛以其特殊的身份,不遗余力地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在康北,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帮助下建立的波巴人民共和国,受到宣传教育的藏族人民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粮食送给红军,仅丹巴县一个县3个月内就拿出了17万公斤粮食支援红军。

长征是宣传队,因为宣传工作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紧密相连,与群众化、大众性密不可分,与前进的方向、胜利的号角息息相关。广泛的深入的有效的宣传,是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纽带,是瓦解敌军、战胜敌人的武器,是启发群众、教育群众的“真经”。正因为红军有着坚定信念、有着铁的纪律,同时有着党领导下的深入人心、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才最终锻造了一支横跨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却没有溃散、没有消亡的铁的红军,并由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92页。

〔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85页。

〔5〕费侃如编著:《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38页。

〔6〕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人民的解放斗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页。

〔7〕〔8〕〔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2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37-238、428、398页。

〔9〕《关于目前地方居民中工作》[N],《红星报》(第2期第1-2版),1934年10月30日

(本文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人力资源部干部 经济师 江西井冈山 343600)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