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汪道涵和他的台湾朋友

吴志菲

2014年06月11日11: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汪道涵(1915-2005),两岸关系战略思想家、政治家。安徽嘉山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933年l月参加革命。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系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当选过中顾委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3年,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开启了“汪辜会谈”——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由此,汪道涵也结识了一些台湾人士,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2005年12月24日,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辞世,享年90岁。据悉,这一天刚好也是原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农历忌日。

2008年11月3日上午,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海协会协商代表团,开始海协会领导人首次访台行程。抵台后,当天下午即前往拜会原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的遗孀辜严倬云。辜严倬云表示,当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未能亲自来台,“是一个非常非常遗憾的事情”,今天陈云林访台弥补了这个遗憾,令她感到非常高兴。

在新加坡和上海举行的两次“汪辜会谈”,因为辜振甫与汪道涵的先后仙逝而成为历史绝响。如今,两位老人为着两岸统一的共同愿望,也许正在另一个天地里继续着他们的“汪辜会谈”……

两次“汪辜会谈”因二老骑鹤西归而成为历史绝响

1993年4月27日,在海协会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上午10时5分,汪道涵和辜振甫分别从两部电梯里同时走出,步入海皇大厦4楼会议厅。走向相对而坐的会议桌后,两人站立起来,两只右手跨过桌面、跨过了台湾海峡,握在了一起。两位老人面带微笑向中外记者致意。这时,记者们激动不已,连连呼道:再来一次,再来一次……汪道涵和辜振甫善解人意,便一次又一次地握手,那场面真是感人至深。

4月29日,新加坡海皇大厦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汪辜会谈”的最后一项议程在此进行。上午10时40分,辜振甫和汪道涵同时进入会场。两人先是走到签字台前互相致意,两位先生的夫人及海协与海基会出席人员依序分排坐定;然后,两人郑重地在协议上逐一签上自己的姓名;在签署前两项协议后,双方互换位置继续签署另外两项协议。10时52分,4项协议签署完毕,众人举杯同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经过长达40多年的政治对抗后,终于迈出了关系缓和、合作加强的崭新一步。为庆祝这次历史性会谈的成功,在董宫夏莲厅,汪道涵宴请了辜振甫一行。晚宴上了9道菜,汪道涵把对台湾同胞浓浓的骨肉之情巧妙地融进菜名里:情同手足(乳猪与鳝片)、龙族一脉(乳酪龙虾)、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庆团圆(董园鲍翅)、万寿无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种海鲜)、燕语华堂(官燕炖双皮奶)、兄弟之谊(荷叶饭)、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第一次“汪辜会谈”时,汪送给辜一个很有意义的笔筒,谐音“必统”,让辜振甫印象深刻,珍爱不已。

尽管首次“汪辜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深远。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可敬的谈判对手”发展成为惺惺相惜的挚友,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95年5月28日,两会事务性商谈时,初步达成于7月20日在北京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并确定会谈中的8项议题。然而就在此时,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大搞分裂活动,美国政府亦出尔反尔地公然允许李登辉于6月间访美,这极大地恶化了两岸关系。鉴此,汪道涵于6月16日致信台湾“海基会”,推迟会谈。

之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及推动下,两岸关系气氛有所缓和。1998年10月14日,辜振甫偕夫人严倬云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辜振甫先生一到下榻宾馆,就向等候在那里的中外记者说:“在这里看到许多老朋友,感到很温馨;一路上见到今天的上海并了解到两岸经贸现在很旺盛,十分高兴。”谈到此行的目的及希望,辜振甫说:“这次到上海访问,本人与汪先生将有数度晤谈的机会,至为难得,相信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努力中,营造相互信任、为人至善的基础。本人希望两岸都能尝试从更宽广的角度看问题,在建设性的对话中,找寻开展两岸关系的正确做法。”

辜振甫此时虽已81岁,仍耳聪目明,谈吐风趣。有记者问:“请问辜先生这次和汪先生见面,与1993年‘汪辜会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辜老先生回答说:“最大的不同,是这次会面没有在‘第三国’,也就是说,在自己的地方谈,解决自己的问题。”

上海和平饭店是一座欧洲宫廷式建筑。14日下午5时35分,在8楼“和平厅”,汪道涵和夫人孙维聪特地在电梯口迎候辜振甫和夫人。汪道涵满面红光,笑容可掬;辜振甫精神矍铄,风度儒雅。当两位老先生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全场几百只镁光灯频频闪烁,照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汪道涵热情地欢迎辜振甫率海基会参访团来访,他首先说:“我本人和海协全体同仁对辜先生夫妇及海基会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自1993年新加坡‘汪辜会谈’以来,我和辜先生已经5年没有见面了。这次辜先生能来上海,我十分高兴。辜先生率贵会各位来祖国大陆参观访问,是两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辜先生和各位先生来访,可以促进两会的相互了解,推动两会的交流和沟通。我也愿就此机会,与辜先生及各位就双方共同关心或各自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针对两岸在“一个中国”议题上的争议,汪道涵提出了著名的“86字箴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并指出大陆加台湾就等于一个中国,两岸在谈判中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应一起努力,共同来缔造一个统一的新中国。

10月15日下午,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四楼白玉兰厅。汪辜两位老先生均身着深色西服,显得清癯健朗,两人悠闲品茗,相谈甚欢。辜振甫1945年离开上海时年仅28岁,而此时已是耄耋之年。言谈间,他十分感慨:“53年后旧地重游,感触至再。见到上海今天的荣景十分高兴。”他还邀请汪道涵隔年到台湾访问。

在交往中,汪辜二老发现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业余爱好——京剧,这让两人惊喜不已。两人均是京剧迷和票友。1993年在新加坡第一次会谈时,二老一上来就先聊了半小时的京剧,再谈两岸关系。1998年会谈时,京剧行家的汪道涵,对招待辜振甫所安排的京戏剧目,一一进行细心推敲。他们一面看戏,一面交头品析,三言两语交换着对折子剧目与演出的看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认知,使得二老能有更多的心灵交流,如果说白天二人更多的是谈两岸问题,那么晚上更多的是有关京剧的私人会晤。

汪道涵的家中,至今存放着一盘盘辜振甫从台湾寄来的录影带。身边人士介绍,辜振甫去世后,汪老时常会翻出影带,欣赏昔日老友的京剧表演。

在汪道涵和辜振甫两次会谈之后,两岸关系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然而,这一大好的局面再次遭到了“台独”势力的蓄意破坏。汪辜两老对隔海峡,咫尺天涯,无缘再见,抱憾终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