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胜桥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
戎马生涯
许继慎的热情与才情,在战场上得到尽情挥洒。
“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1军。许继慎被调往政治训练班第2中队任队长。同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正式举行北伐。由我党直接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5月初从广东肇庆出师北伐。党为了加强这支部队,派许继慎等30多名党团员营、连、排干部到独立团工作。
当时,许继慎任第2营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8月底,在贺胜桥战役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蒋二明说,在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许继慎指挥的2营一直都是先头部队。同年冬,许继慎伤愈归队,任第25师第73团参谋长。
1930年,许继慎成为红一军军长,先后攻克皖西和京汉铁路南段许多城镇,毙伤俘敌军7000多人,红一军由组建时的2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1931年,许继慎先后任红四军第11师、12师师长,率部取得孝感双桥镇大捷,获鄂豫皖红军首次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同年,许继慎兼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皖西分会主席。因坚决反对当时张国焘提出的错误军事行动方针,许继慎不幸被害,年仅30岁。
1945年,许继慎得到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对话
许继慎侄子许光明:
后人将许继慎的精神视为传家宝
南方日报:许继慎24岁就带兵打战,勇于担起救国救民的使命。你们觉得他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许光明:我大妈(大伯的老婆)谭冠玉是广东阳江人,当年在黄埔军校当护士认识了我大伯。他们后来生了个儿子叫许广庆。后来,部队通知我大伯第二天就要出征。临行之前,大伯跟我大妈讲,现在当上了军长,不管干成事还是干不成事,都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你把这个小孩的名字改为许民庆,寓意与民同乐、与民同庆。我对大伯的这个事情印象最深。他不认为自己当上了军长就不是老百姓中的一员,就高人一等了。大伯少年时代胸怀大志,青年期间投笔从军、骁勇善战,他是整个家族的骄傲,后人将烈士的事迹和精神视为传家宝。
蒋二明:在民不聊生、民族危机的时刻,许继慎怀有救国救民的大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勇于担当,努力拼搏,他的这种精神名垂青史。周恩来总理曾评价许继慎,“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他对红四方面军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88年,许继慎被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并誉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2009年9月14日,他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南方日报:黄埔军校的学习经历对许继慎有什么影响?
蒋二明:在黄埔军校期间,许继慎学习了军事知识、政治知识和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作风,为他以后成为杰出的红军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党小组的组长,白天上课学习,晚上开展党风工作。周恩来当时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对他的印象很好,评价也比较高。
南方日报:后来许继慎成为暗杀和离间的对象。他在苏区、红军中的影响力是不是很大?
蒋二明:许继慎是北伐的英雄,国民党方面一度想拉拢他,但被他拒绝了。张国焘也曾坦言许继慎的声望很高。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之前,鄂豫皖分为三个地方:鄂东北一块,豫东南一块,皖西一块。三个地方的党组织和三支红军内部的统一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要想统一指挥不是那么容易。无论是在黄埔军校,还是在共产党的武装部队里面,许继慎的威望都比较高。他到鄂豫皖之后一个多月,就把红军的队伍统一起来了。(记者 辛均庆 实习生 王一淇 本栏目由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艺博文化交流中心提供支持)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