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清问题,红四军前委要求朱毛两人提出书面意见,详细陈述自己的观点。6月14日,毛泽东写了《复林彪同志信》;15日,朱德写了《答林彪同志谈前委党内争论的信》。毛泽东的信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说明了红四军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的原因,列举了“个人领导与党的领导”、“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流寇思想与反流寇思想”、“形式主义与需要主义”、“分权主义与集权”等14个问题,认为党对军队的领导是红四军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信中,他阐述了反对军委与前委并立的4点理由:一是分权,不能集中领导;二是重复,毫无必要叠床架屋;三是危及党领导一切的最高原则;四是动摇了前委在组织领导上的威信。毛泽东希望党组织批准自己到莫斯科学习的请求。朱德则认为,在红四军中,确实出现了党的组织替代群众组织、忽视基层工作的缺点,形成了书记专权的沉闷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月中旬,《前委通讯》第3期将《林彪致毛泽东的长信》、《毛泽东复林彪同志信》和《朱德答林彪同志谈前委党内争论的信》一并刊印出来,让各种意见公开亮相,于是争论也进一步公开化。在四军中和根据地内,人人都可以对毛泽东、朱德说长道短,而且争论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前委与军委关系这一范畴。
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到会的各前委委员、各纵队司令员、支队长、党代表和士兵代表,共计四五十人。会议由陈毅主持。
在沉重的气氛中,陈毅代表前委对前一段工作作了报告,朱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了发言。朱德与毛泽东各抒己见,态度都很激烈。陈毅听完朱德、毛泽东的发言,不无幽默地调解说:“你们朱毛吵架,一个晋国,一个楚国,你们两个大国天天吵,我这个郑国小国在中间简直不好办。我是进出之间为难,两大之间为小。我跟哪个走?站在哪一边?就是怕红军分裂。希望你们两方面团结起来。”嗣后,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
会议认为,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给朱德“口头警告”处分。会议对刘安恭、林彪也作了批评。
继续开会,陈毅宣布了下一项议程:对前委进行改选。选举开始,唱票人开始唱票时还没使陈毅在意,当陈毅的票数明显占了上风时,陈毅慌了:“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个前委书记。”
但不管陈毅怎么着急,这已成为事实。毛泽东、朱德、林彪、刘安恭、伍中豪、傅柏翠等13人被选举成新的前委,陈毅当选为新的书记。
毛泽东在会上最后发言。他神情凝重,几乎是一句一顿地说:“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实际斗争中的经验,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军队要做群众工作,要打仗,要筹款。至于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自然会证明这个不正确。”
散会后,朱德走在回来的路上,有人提醒他:林彪别有用心!朱德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湘南起义前后,林彪就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且之后有意培养这个年轻人。可能是下井冈山后,在前不久的那次项山突遭敌人袭击时,林彪本是后卫,没有掩护军部却拉着部队走了,事后自己曾批评过他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吧?朱德想到这里,暗自笑了笑。
朱德考虑比较多的是同毛泽东的一些误会:要说有不同意见,那都是人的个性差异派生出来的一些主观的问题,其实我们在党领导军队的问题上没有根本的分歧。同为红四军的领导,自己确实感到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难以处理。不论如何,尽管我们的意见相左,但我们仍然是心心相印的。
会后,即7月8日,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到闽西上杭蛟洋养病并兼做调查研究、指导地方工作去了。临行,朱德带着康桂秀为他送行。两人几乎是默默无言,幸好自信的毛泽东打开了僵局:“玉阶兄,让中央来裁决吧!部队就拜托你了!”在一棵大樟树下,朱德目送毛泽东很远、很远……
“毛委员怎么不当书记了呢?”康桂秀的问话使朱德收回目光与思绪,他只是轻声说了句:“那是会上选举的。”康桂秀有些不好理解:“大家为什么不选他?”朱德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是党内的事情,你不要问了。”康桂秀没有再说话,这对她是一个谜。
7月中旬,当闽、粤、赣3省国民党军队以约2万兵力向红军发动“会剿”时,已经率领红四军到连城新泉发动群众并准备反“会剿”的朱德和陈毅,专程赶往上杭蛟洋,与正在那里的毛泽东等一起举行前委会议,制定反“会剿”计划。决定把红军“分成两支队伍,毛泽东率领一支留在闽西骚扰敌军,朱德率领另一支开展大规模牵制战,深入敌区,直到沿海,以切断敌军主要补给线,至少要压迫福建军队离开苏维埃根据地”。之后,陈毅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红四军派一得力同志前往中央汇报工作的指示,经厦门转道香港赴上海。陈毅走后,朱德代理红四军前委书记,红四军这个摊子实际上就留给他一个人支撑。
盛暑季节,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三纵队远征闽中,以吸引敌军的进攻目标;而第一、四纵队转战闽西,坚持斗争。8月初,朱德率部占领宁洋,缴了守敌的枪,然后乘胜追敌,攻占漳平。8月中旬,攻大田不克,回师闽西。8月29日,朱德在漳平县溪南与闽军相遇,歼敌1个团,击毙敌副团长。8月30日,在漳平歼敌1个营,再克县城。9月6日,重占龙岩。短短一个月,朱德率领的两个纵队出击闽中,连获胜利。至此,赣粤两省敌军各自撤退,对闽西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被打破。
9月下旬,朱德在上杭城太忠庙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的本意,是想解决红四军七大所没有解决的一些争论问题。但是,由于前委领导不健全(陈毅已去上海向中央报告工作尚未回来,毛泽东在闽西特委所在地蛟洋养病),会议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在事前不能拿出一个意见,就让大家讨论。结果,会议开了3天,参会人员七嘴八舌,毫无结果。
会议期间,大家都感到毛泽东离开后“全军政治上失掉了领导的中心”,朱德表示欢迎毛泽东回前委工作,说:“大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于是,由彭祜、郭化若起草了一封信派人送去,请毛泽东回前委工作。但毛泽东回信推辞,说:“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随便回来;再者,身体不好,就不参加会了。”
回信送到上杭,前委为此给了毛泽东一个党内警告处分,并要他马上赶来。正在发疟疾的毛泽东只好坐担架来到上杭,但这时红四军八大已经结束。大家见毛泽东确实病得很重,便让他继续养病。一时,以致让国民党的报纸造谣说毛泽东已死于肺结核病。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也以为毛泽东病故而为此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了1000多字的讣告。后经原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已加入红军的名医傅连暲的治疗,毛泽东病情才逐渐好转。
10月22日,陈毅从上海经香港到达广东梅县的松源,回到前委机关。陈毅带来了在周恩来主持下、由陈毅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中央“九月来信”)。中央来信和周恩来的口头指示指出:红军正处于同敌人搏斗的环境中,主要精力应是对付敌人,而不能放任内部斗争,对朱德、毛泽东要顾及他们政治上责任的重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并明确指出朱、毛仍负责前委工作,毛泽东仍任前委书记。朱德表示坚决拥护中央指示,他和陈毅致信在上杭休养的毛泽东,请他立即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
11月23日,朱德主持前委开会,会议决定促请毛泽东速回主持工作,并派部队去迎接。26日,离开红军主力近5个月的毛泽东从上杭蛟洋来到长汀,与朱德、陈毅会合。
从此,朱毛的手重新握在一起。同一天,毛、朱、陈在一起召开了一次团结民主的前委扩大会议。此后,从白天到深夜,朱毛经常促膝交谈,商量着如何加强红军的建设。看着他们亲密无间的样子,好像他们之间从来也没有存在过芥蒂。
![]() | ![]() |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