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关于群众路线的几个问题

沧南  彭臻

2014年08月14日15: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群众路线的本质是民生,关心人民的饥寒、安危、痛痒,解决人民的生产、工作、生活的问题,是群众路线本质的根本体现。群众路线的内在矛盾是“给”和“要”的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这一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群众路线的存亡。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就是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民生;共同富裕

我国学术界历来主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开展对群众路线问题的研讨,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关于群众路线的功能的研讨。那么,为什么群众路线具有这种功能呢?显然这是由群众路线的本质决定的。那么,群众路线的本质是什么呢?群众路线的内在矛盾和根本目的又分别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群众路线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具体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群众路线问题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它的功能方面,如认为群众路线是认识论,或者说群众路线是方法论,在笔者看来,还要前进一步去探讨群众路线的本质和核心问题。群众路线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群众路线的本质是民生。关心人民的饥寒、安危、痛痒,解决人民的生产、工作、生活的问题,是群众路线本质的根本体现。依据如下:

依据之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阐述,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首要问题,是“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为了群众”是“因”,“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果”。没有作为“因”的“一切为了群众”,就不可能产生“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果”,就没有群众路线。离开“一切为了群众”来谈“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多余的空话。所谓“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说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且要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再说得具体些就是,党和政府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实际地解决群众的生产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包括吃饭、穿衣、住房、水电气、孩子上学、看病、养老等等)。总之,群众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都要管,管好、管到底,而且是绝对地管。关键词是“绝对”,不是有时管,有时不管,有些问题管,有些问题不管,有条件就管,没有条件就不管,而是从建党那一天起,凡是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要管,要管得人民满意。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这个视角来看,“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说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措施办法,特别是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发展、促发展的一系列举措,都必须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必须反映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只要这样做了,人民群众就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能落到实处。反之,如果对人民群众的困苦痛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群众路线就名存实亡了。

依据之二:1934年 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毛泽东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138—139页。)。毛泽东在这里一连说了四个“就得”,强调的就是群众的民生问题。我们这样做了,群众就必定拥护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依据之三: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邓小平文选》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 218页。)。笔者理解,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说,人民群众是主人,共产党人是公仆,不是老爷,不是上司。公仆对主人没有强迫命令、称王称霸的权力。其二是说,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心甘情愿地做人民群众的“牛”,忠心耿耿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只要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就一定拥护、爱戴、支持共产党,就一定能实现“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依据之四: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版,第 117页。)。这就是说,共产党人坚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必须从各个方面及时、准确、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现在思索的是什么,盼望的是什么,忧虑的是什么,急需的是什么,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搞清楚,一个一个扎扎实实地解决好,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这样做的过程,就是坚持实践群众路线的过程。今天老百姓所盼望的,无非就是日子过得好一点,不愁吃穿住用,不愁孩子上学,不愁看病养老,多多少少有一点积蓄,如此而已,岂有它哉。说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基于以上简单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作出两个结论:

第一,从本质上看,群众路线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因为只有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困苦痛痒,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们安居乐业,群众才会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关怀他们的,是为他们谋利益的。这样,他们进而才会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投身于改革和建设的大军,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做改革和建设的坚强后盾;才会把党的方针政策看作是他们自己脱贫致富的方针政策,并且竭力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现实。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贯彻、实践群众路线的过程。我们应该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个高度来看待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根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了,心情舒坦了,根基就牢固了,国家也就安宁了。因此,群众路线不仅是一个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不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第二,党员干部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以平等态度对待群众,这是群众路线得到切实执行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论官有多大,职务有多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牛”,不能摆架子,摆资格,应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做好人民的公仆,深入到群众中去,同人民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呼吸相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让群众感受到你是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同他们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越深厚,群众就越愿意接近你,越想同你讲心里话、讲真话。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呢?为什么人民群众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没有一己私利。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为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而建立、存在和奋斗的。只有共产党清如冰壶,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曾经多次指出:“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毛泽东选集》第 1卷,第 183页。)“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毛泽东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809页。)他还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为人民求福利。”(《毛泽东文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第 47页。)《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就在于它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这是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共产党的根本。

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不是由党的领导人任意决定的,而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规定的。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也决不是说党没有利益。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的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群众路线;损害党的利益,就是损害人民的利益,就是背离群众路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