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邓小平城镇化改革思想发展与实践探析

王苹

2014年08月20日15:27   来源:四川日报数字版-首页

原标题:邓小平城镇化改革思想发展与实践探析

体制根本性变革力推城镇化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号角。他说,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就是这样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

“三个有利于”,是城镇化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邓小平指出,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城镇化进入黄金发展期。涌进城镇的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每年增加约2000万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为我国经济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国企下岗工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决定实施小城镇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小城镇建设上升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城镇化由此步入加快发展轨道,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促进。

城镇总体上已经从传统镇街转变为现代化意义上的市镇,开始出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层圈式扩展,建立外环过境道路及远郊环路联系近远郊重要城镇的城市网络。这个时期,邓小平对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走改革这条路,走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就能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到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至36.22%。

改革新起点加速城镇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和继承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城镇化改革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2000年《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五”计划建议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根本方向,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 “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写进党代会报告。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深刻变革调整时期,尤其是2011年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后,我国城镇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党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这样一个十分关键的路口,必须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把握正确的方向。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3.73%。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城镇化改革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邓小平“新型城镇化”的改革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城镇化改革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成都市社科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