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您始终在我们心间

2014年08月22日15:10   来源:四川日报数字版-首页

原标题:您始终在我们心间

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工程承包商:

“没有邓小平,我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

受访者:李仁平,四川达州市

李仁平今年53岁,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小平故里。他说此次前来,就是为了了却一个心愿,“向老爷子感恩来的。”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展示改革开放历史的展柜前,李仁平双手环抱在胸前,久久伫立。

出生在秦巴山区深处的农村,原本就贫困的李仁平一家还因为“成分不好”导致生活雪上加霜。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7岁的李仁平没等到来年的春节到来就毅然背井离乡,朝着城市走去。

“我这一辈子都要感谢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因为他老人家的大智慧,整个国家都变得有生气了。那个时候城市里头到处搞建设,工地多、活多,我从小工做起,并在工地上学习工程该怎么做,直到后来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

从小工变身现在的老板,李仁平一直对邓小平充满感激:“要是没有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我怕是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创业了。现在我50多岁了,吃穿不愁,事业也做得很好,娃娃还上了大学,这种生活小时候根本不敢想。”

李仁平还告诉记者,他们这一辈人,经历过的风雨起落数不胜数,但就像邓小平三落三起仍处之泰然一样,他也相信只要敢闯敢干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都是邓小平同志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烙下的印记。”

这次来广安,李仁平并非一个人。他自掏腰包,带了30多个工人一起来到广安,“让大家都来看看,缅怀老人吧。”

经营快餐店的小伙:

“要把缅怀之旅发到网上,让更多人了解小平的一生”

受访者:朱文军、李岳,内蒙古包头市

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李岳拿着相机给朱文军拍照,记录他们在邓小平故里景区的缅怀之旅。

“我是替爷爷来缅怀邓小平的。”朱文军说话时眼睛有些红润,他爷爷是一名农村教师,生前最崇敬邓小平。“爷爷生前一直想到邓小平家乡来看一看,但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到广安。两年前,爷爷因病去世。这次我来到广安,就是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

“邓小平的一生坎坷曲折,光彩照人,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也是我最崇敬的一位伟人。”李岳接过话说,现在一些“80后”、“90后”对红色文化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不知道邓小平是广安人。“我们回去之后,将会把这次缅怀之旅拍摄的照片、文字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发到网上,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

从未得到小平额外照顾的表弟:

“当好农民,不给‘老表’抹黑”

受访者:淡文全,四川广安市

淡文全和小平素未谋面,但他还是习惯称小平“老表”。和记者聊起“老表”,76岁的淡文全显得精神矍铄。

淡文全的父亲淡以兴是小平的舅舅,小平赴巴黎求学,淡以兴全力资助。而当淡以兴生活困难时,小平也每月寄去生活补贴,两人的关系亲密无间。然而,淡家人从没有因为这层特殊关系而享受到任何额外的照顾。1962年,淡文全从部队转业,有人劝他去找“老表”,他拒绝了,“全中国有几亿农民,他们当得,我也当得,我还要把农民当好,坚决不给‘老表’抹黑。”

“‘老表’教育我们要自力更生,我们都做到了。”如今,淡文全一家在牌坊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儿孙有的在农家乐帮忙,有的在外工作,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聊天中,淡文全告诉记者,他去过广州、到过深圳,他也知道“老表”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南巡讲话,“他为国家操劳,为老百姓致富的事情忙得很,我们不能讨扰他噻。”

不过小平同志却没有忘记过这家人。从1958年开始,淡以兴每月都收到小平寄来的生活补助,从最初的10块钱到后来的20块钱,直到淡以兴去世。1977年,淡家条件艰苦,小平还特意寄来大衣。“‘老表’省吃俭用,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哦。”淡文全说到这里,拉着记者的手说,“‘老表’是个特别孝顺的人,尊老爱幼,有情有义!”

“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给‘老表’献花篮。”淡文全告诉记者,每年的8月22日,他们一家都会到小平铜像广场,给“老表”献上花篮,寄托哀思。(记者 陈君 程文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