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广安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在市区的市民广场举行,引来众多市民参观。观众们顶着烈日观赏作品,表达对邓小平的深切缅怀。 胡佐斌 摄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1920年,邓小平从广安渠江码头登船,为救国、强国而出发,并为之奋斗一生。
2014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前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广安,来到小平故里,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早上8点半,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一开门,等候多时的大量参观者就陆续走进景区,神情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怀着怎样的情怀而来?在他们心中,邓小平究竟是怎样的形象?他们的生命里,又有哪些经历和感怀与这位世纪老人“难舍难分”?
当天,记者往返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邓小平铜像广场以及与景区一街之隔的小平老家——协兴镇牌坊村,采访了不同职业、不同年代的人,倾听他们讲述心中的邓小平。
恢复高考之年的监考老师:
“看着考生的眼睛,就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受访者:罗平胜,四川雅安市
牵着外孙女逛小平故里景区,是罗平胜退休定居广安后最喜欢做的一件事。8月21日,趁着外孙女开学前最后的几天假期,爷孙俩又来到这里。
罗平胜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1960年,他在雅安汉源县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在那个特殊年代,他同很多人一样,感到压抑而迷茫。
转折和改变终于在1977年那个冬天来临。关闭了10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罗平胜回忆说,那一年,全川有61.2万学子走进高考考场。他被选中成为当年高考的监考老师。让罗平胜难以入眠,并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考生们意气风发的姿态和眼神中透露出的希望。“个个考生都是腰杆挺得笔直,脸上都是从容的笑容,看不到任何紧张。”罗平胜说,“看到那些年轻娃娃的样子,就好像看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这些,都是小平同志带给我们的,没得他,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在罗平胜看来,小平的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那种崇高的品格和风范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和推崇。“他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用于为后来人铺设平坦、宽敞的大路,所以我们及我们的后人永远都不能忘了他的恩情。”
从广东来川出差的销售员:
“邓小平向世界推广的是我们的大国形象和民族智慧”
受访者:刘子健,广东省
从广州到成都出差,利用工作间隙,广东一家建材公司的销售人员刘子健专程来到广安缅怀邓小平。
第一次走进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刘子健沿着展区一路缓行,低声念出展台上的文字。“以前对邓小平的了解基本来自电影、课本和长辈的描述,这次来看展览,是想解开心中的疑惑——邓小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刘子健说,他来这里仔细参观,就是想了解更加真实的邓小平。
刘子健告诉记者,作为“80后”,他觉得自己这代人生活很幸福。“我们应该算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一出生就有比父辈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事业上的机会也比父辈更多。在长辈的心目中,邓小平是恩人。在我们心目中,他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年轻时艰苦朴素、勤劳坚韧,年长后还能审时度势、能屈能伸,这对我很有启发。在销售工作中,这些品质都很重要。”刘子健话锋一转,突然笑着说,“我觉得,邓小平才是最厉害的销售人员,他向世界推广的是我们的大国形象和民族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