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在贵阳召开

2014年09月25日09:11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

(三)留下了不朽的毛泽东诗词

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值得称道和传诵的,就是毛泽东的不朽诗词。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伟大的诗人,他把长征这一伟大的军事行动熔铸在笔底诗情中,用雄浑大气的文字展现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辉煌画卷。其中,有很多经典诗词,都与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经历有紧密联系。

比如《十六字令三首》,以雄伟简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形象。第一首写山的巍峨与险峻,第二首写山的壮丽与雄浑,第三首写山的锐气和坚强。每一首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的画面,展现红军不畏困难、坚强不息的雄壮气势,同时抒发了毛泽东宏大的胸襟和抱负。贵州遍地是山,《十六字令三首》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贵州,但无疑内在地有很多贵州的影子。

又如《忆秦娥·娄山关》,上阕主要描写了拂晓时红军进军娄山关时艰难、紧迫、苍凉的情景。下阕笔锋一转,写傍晚时分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雄伟豪迈的气概和悲壮感慨的情怀。上、下阕色彩对比强烈,是毛泽东长征途中直接描写贵州的一首伟大词作。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已成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锲而不舍、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名言警句。

再如《七律·长征》,饱含中国共产党人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坚毅精神,是长征精神的文学表达。全诗浓缩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险,诗中提到的“乌蒙”,就是贵州毕节等地,“金沙水拍”、“大渡桥横”也同遵义会议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转折,就不可能有整个长征的胜利,也就不可能有《七律·长征》以及《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些与长征有关的传世名作。

党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加强党史文化研究和党史文化建设,既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更是一项周期长、需要持续努力才能见成效的工作。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今天,贵州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昂首阔步行进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这无疑是一次新的长征,必将面临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考验,但我们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历史当成最好的营养剂,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铸牢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袁璐、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