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国
贡献特殊
采访中,一个问题萦绕心头,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为党中央送了多少黄金?
解开这个疑惑,记者分别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招远和胶东两个地域进行了条分缕析,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向党中央运送的黄金多大43万余两。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向党中央密送黄金13万余两。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谷牧回忆录》中讲:“因为山东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做得比较好,再加上胶东招远等地出产黄金,山东根据地给党中央和兄弟根据地做出了许多贡献。据初步估计,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上交黄金约有10万两之多。”《招远县工商银行志》记载1937年至1945年,招远共产黄金38.956万两,其中党组织筹集13余万两送党中央。《烟台文史资料》第5集记载“据当年从事收购黄金的几个老干部估算,从1938-1944年,在日伪严重破坏和奸商倒卖的情况下,招远共筹集上交黄金13多万两,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仅胶东的招远就向党中央密送黄金22万余两。招远玲珑金矿于1945年8月21日解放。1945年8月23日第881期《大众日报》刊发头条新闻:“我第三路前线大军占领华北第一大金矿”(新华社山东分社胶东23日10时急电)。为迅速恢复生产,1946年4月,党中央毛主席亲派延安科学院副院长陈庚波博士来玲珑金矿指导,年产黄金3万多两。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府对黄金收购,已基本上全面控制,这一时期生产的黄金基本全部上交政府,据《招远县工商银行志》记载,1946年至1949年,黄金生产达到22.8571万两,都直接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由迟浩田将军题写书名的《昆嵛英雄于得水》中记载:“胶东抗日根据地从经济上和军工生产上也有力地支援了山东和全国解放区。当时生产的43万两黄金送到胶东行署,送到鲁南党中央派出机关,送到革命圣地延安。”中央电视台《回访》栏目于2010年11月在北京采访“游击大王”贾若瑜将军(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贾老讲:“胶东藏黄金,在中国的战争年代是43万两,那一次我送的是3万多两,是两个营,一般是一个连送,这次实在是太多了,就两个营送,几十匹骡马……”综上所述,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湮没、当事人多故去或老病,以及当时严格保密等原因,已经很难得出一个胶东军民向党中央密送黄金的确切数量,但通过对胶东的黄金资源情况、档案史料记载、有关人员回忆等互相佐证,可以得出结论:战争年代,胶东地区向党中央及其根据地和解放区密送黄金43万余两。
胶东向党中央密送黄金历史意义,在于以特殊的方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黄金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购置武器需要黄金,筹备军需需要黄金,救治伤员需要黄金,外事活动等等还需要黄金。胶东军民倾其所有,密送的43万余两黄金,成为党领导抗战和解放事业的主要经费来源,从经济上保障和支撑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极大地锻炼了胶东的革命队伍,充分展示了胶东军民的优秀品质。胶东军民以对党忠诚、对祖国热爱的革命信念,从胶东到鲁南直至党中央漫长的征途上,为党送金历尽艰险、无怨无悔。用“43万余两黄金没有短缺半两,最后一克黄金必须上交党中央”的动人壮举,诠释了胶东军民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胶东革命的崭新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