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长征中党的报刊活动

于安龙

2014年10月17日10: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创办海外报刊扩大国际影响

长征开始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红军的战略行动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人们所悉知。为了真实报道红军长征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真诚愿望,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9日,在巴黎创办了《救国时报》,其前身是《救国报》。这份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下的报纸,以“不分党派,不问信仰,团结全民,共同救国”为宗旨,在传播长征信息,塑造党和红军的抗日形象,争取国际同情与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堪称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海外堡垒”,其中,于1936年12月开始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雪山草地行军记》和《从甘肃到山西》两篇长篇长征回忆实录中,作者杨定华以亲历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红军长征中的所见所闻,成为重要的文献史料。除《救国时报》外,中国共产党还在美国创办了《先锋报》。

陈云是党内利用海外媒体宣传长征的杰出代表。1935年7月上旬,陈云到达上海后,发现上海地下组织已遭受严重破坏。在上海寻找遗余地下党关系的同时,陈云开始撰写《随军西行见闻录》,假托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之口,介绍了红军长征的相关情况。1936年3月,该文署名“廉臣”,刊载于中国共产党在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一个多月后,陈云到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详细报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陈云的此次报告被整理成题为《英勇的西征》的文章,于1936年春发表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第1、2期合刊上,署名“施平”。这是在世界革命阵营中,最早宣传红军长征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文献。在苏联期间,陈云还写了大量揭露日本侵华野心和共产党抗日决心的报刊文章,为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论全中国学生的救国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奸细的活动》等。

1936年8月,红军长征即将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在这关键时刻,为扩大长征的国际影响,争取外部援助,毛泽东与杨尚昆联署,向参加红军的同志征稿:“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意识到国际宣传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了与海外媒体的联系。1936年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受到党的高度重视。采访期间,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过访问,斯诺获得了关于红军和苏区的大量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一系列的通讯稿件,并通过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北平的《民主》杂志以及美国的《亚洲》《新共和》《太平洋事务》《纽约太阳报》等报刊传向世界,真实、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相关情况,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加深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所以,毛泽东后来说:“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

在条件艰苦的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活动只能限于初步的、小范围的,但它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斗志,宣传了党的正确主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为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党也积累了从事报刊活动的丰富经验,为党的宣传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报刊活动已摆脱了秘密性、流动性的办刊状态,开始步入正规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轨道,建立了种类丰富、系统完整的报刊系统,创办、了《新中华报》《边区群众报》《解放日报》等报刊,迎来了中国革命报刊事业发展的春天。

(摘编自《百年潮》2014年第9期,小标题有删改。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