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

罗平汉

2014年11月03日08: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恩来等人反冒进

本来,对于在经济建设领域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周恩来等领导人也是赞成的。在1955年12月刘少奇主持的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座谈会上,周恩来说:最近政府在各方面的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保守的倾向,反对盲目冒进是对的,但又带来了副作用。今年的生产是保守了,用框子把生产限制了。现在,我们的情况可以用这么一幅对联来表示:客观的可能超过了主观的认识;主观的努力落后于客观的需要。12月8日,他出席北京市青年纪念一二·九运动20周年和一二·一运动10周年大会,在演讲中又表示:毛主席说,检查过去六年的工作,主要的倾向还是保守倾向。当然保守主义倾向的主要责任又在于我们领导。这样,给了我们一个推动,也就使得我们原来设想在三个五年计划内基本完成的工业化,有可能加快这个速度,提前完成。

1956年1月14日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其中也对毛泽东提出的反右倾保守思想作了充分肯定,认为1955年取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突飞猛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迅速发展,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整个地将要提前和超额完成等“巨大的动人的成就,在一年以前还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不展开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那末这些成就,到现在也还是不可能获得的”。

半个月后,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周恩来又说:“现在,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问题,是要把各项建设事业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以便使各项事业的发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适应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我们应该努力去做那些客观上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这样做,就要犯右倾保守的错误;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超越现实条件所许可的范围,不勉强去做那些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否则就要犯盲目冒进的错误。”

2月6日,周恩来召集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财政部长李先念、国家计委副主任张玺、财政部副部长金明开会,研究在计划会议和财政会议上压缩指标的问题。周恩来指出:反右倾保守,轰轰烈烈,是社会主义的喜事,但也带来一个缺点,不小心谨慎办事,有冒进、急躁倾向,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要鼓励,不能泼冷水,但各部门搞计划要实事求是,不能超过客观可能,没有根据地乱提计划。各部门专业会议打的计划很大,计委、财政部要压一压。

2月8日,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周恩来再次强调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问题。他说:“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工业可以加快,但不能工业化提前完成。晚一点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不好,这还能鞭策我们更好地努力。”“各部门订计划,不管是十二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当然反对右倾保守是主要的,对群众的积极性不能泼冷水,但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各部专业会议提的计划数字都很大,请大家注意实事求是。”

4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国家计委《关于1956年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和要求增加部分投资的补充报告》,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搞计划必须注意实事求是”,“搞生产就要联系到平衡”,并指定国家经委主任薄一波和计委副主任张玺负责平衡工作。陈云也认为,计划应该按比例发展,而基建和生产的比例是最重要的,如基建超过了生产就不行。以后订计划应该首先进行物资平衡,再进行财力平衡。

当周恩来、陈云等意识到冒进问题的严重性时,毛泽东的看法却有所不同。1956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张追加20亿的基本建设投资,但与会的大多数人不赞成。据胡乔木回忆:“会上尤以恩来同志发言最多,认为追加预算将造成物资供应紧张,增加城市人口,更会带来一系列困难等等。毛泽东最后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就宣布散会。会后,恩来同志又亲自去找毛主席,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这句话使毛主席非常生气。不久,毛主席就离开了北京。”

应当说,当时党内的民主气氛还是比较好的,虽然毛泽东追加基本建设投资的提议为政治局多数人所反对,表现出不高兴,但他并没有固执己见,这就使得反冒进能够得以继续进行。同年5月11日,国务院召开第28次全体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反保守、右倾,从去年8月开始,已经反了八九个月,不能一直反下去了。”

这年5月,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讨论为6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起草文件,主要是讨论起草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问题。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实行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刘少奇还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反对“两个主义”问题,代《人民日报》写一篇社论。

6月1日,周恩来和陈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再次压缩1956年计划指标和编制1957年计划问题。周恩来说:今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去年夏天在北戴河开会时订得差不多,共121亿元,比去年已经增长32%,后来增加到170亿,比去年增加将近90%”。2月会议压缩后,“3月份下达的基本建设投资是147亿元,比去年增加68%。增长这么大的数字不可能完成,因此要好好计算一下”。6月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1956年预算报告草案。会议决定削减预算5%,投资总额由147亿元减少到140亿元。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右倾保守应该反对,急躁冒进现在也有了反映。这次人大会上要有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

6月12日,周恩来和陈云联合主持国务院第30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1955年国家决算(草案)和1956年国家预算(草案)》。周恩来在发言中再次讲到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问题。他说:从去年反保守到现在,注意了发掘群众的积极性,所以各方面都出现了高潮。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高潮,推动了工作,迎来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但反保守也带来了一些不实际的主观主义的要求,带来了急躁冒进。去年12月以后冒进就冒了头,因此,现在的情况和去年不同了,已经不是预防而是需要反对冒进了!如果冒进继续下去,又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今天的需要和可能。不能向群众泼冷水,但也不能把少数积极分子的要求当成群众的要求。今年的收入不能打得太冒,要打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三天后,李先念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了《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报告强调:“在当前的生产领导工作中,必须着重全面地执行多、快、好、省和安全的方针,克服片面地强调多和快的缺点。”“生产的发展和其他一切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过去几个月中,在许多部门和许多地区,都已经发生了。急躁冒进的结果并不能帮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只能招致损失。”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读1956年国家预算报告》,认为这年的预算报告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在反对保守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反对急躁冒进的口号,并且说,这是总结了过去半年中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经验得来的结论,而急躁冒进这种倾向在过去几个月中,在许多部门和许多地区,都已经发生了。希望全国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认真地重视这一个警号,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保守主义,又反对急躁冒进。

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宣部起草、经刘少奇审改的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社论尖锐地指出: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在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在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一出来,各个系统都不愿别人说自己右倾保守,都争先恐后地用过高的标准向下布置工作,条条下达,而且都要求得很急,各部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很快做出成绩来。中央几十个部,每个部一条,层层下达,甚至层层加重,下面就必然受不了。这篇社论不但指出了急躁冒进的危害,同时也分析了急躁冒进产生的原因,成为1956年反冒进的重头戏。

不难看出,这篇社论提出的观点与毛泽东当时的主张,并不完全一致。因为社论表面上看,对急躁冒进和右倾保守两种观点都作了批评,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文章的重心是在强调反冒进。当时,中宣部将起草好后的稿子交给了刘少奇。刘少奇改完后批示:“主席审阅后交乔木办。”但毛泽东接到此稿后,批了3个字:“不看了”。后来毛泽东曾说,那篇社论写好后曾送给我看,我在清样上写了“不看了”三个字,骂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看。

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找来了这篇社论,并作了不少批注,认为文中的观点是“庸俗辩证法”“庸俗马克思主义”。他还在南宁会议的讲话中说,这是一篇反冒进的社论,既要反右倾保守,又要反急躁冒进,好像“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不是一个指头有了病。这篇社论,我批了“不看”二字,骂我的,为什么要看?那么恐慌,那么动摇。只有一个指头有病,是九与一之比。这篇东西没有弄清这个比例关系,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方法。社论针对谁?是针对我的“序言”(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提出批评。又引用了我在“序言”中讲的一段话,我的文章重点不在此,而在反右倾保守,要引就应引用全文。文章把我撇开,又要利用我。一不麻烦我,二可利用我打别人。这当然是后话了。

虽然当时毛泽东对这篇社论的观点乃至整个反冒进的做法,都有所保留,但在此后一段时间,并没有对反冒进加以直接干预,因而在随后的二五计划编制过程中,周恩来等人按照反冒进的思想,领导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草稿)》的编制。7月下旬,计划建议草稿基本写成。在起草二五计划建议的同时,周恩来也组织了计划建议报告的起草。在这两个文件的初稿中,曾多次提到“多、快、好、省”的问题。对于这个口号,周恩来在最初修改时给予了保留,但他在后面加写了“又安全”三个字。后来,周恩来感到自从“多、快、好、省”的口号提出后,人们往往只注重“多”与“快”,而忽视“好”与“省”,变成了片面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经过再三考虑,他把两个稿子中多次出现的“以多、快、好、省的精神”等字句删掉了。1957年底至1958年上半年批评反冒进时,这竟成为批评周恩来的一条理由。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报告重申了在经济建中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得到了中共八大的认可。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如果对于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生产力这种可能性估计不足,或者不努力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那就是保守主义的错误。但是,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的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如果不估计到这些情况而规定一种过高的速度,结果就会反而妨碍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的完成,那就是冒险主义的错误。党的任务,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贯彻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从而保证了1956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超过了一五计划规定的1957年水平。钢产量为44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6.8%;煤1.1亿吨,比上年增长12.2%。生铁、钢材、纯碱、水泥等27种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一五计划规定1957年的水平。粮食产量达到了3855亿斤,比上年增长了4.8%;棉花产量为2890万担,比上年下降了4.8%,基本建设实际投资14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9.1%。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