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习仲勋与祖居地邓州的不了情

水君

2014年11月15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习仲勋是从陕北黄土地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出生地陕西富平已广为人知。而他的祖居地河南邓州(1913-1988年称邓县)则不大为人熟知。1958年6月15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随周恩来总理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在休息时他向总理等人谈到:“我的祖籍在河南邓县,那时祖父只有二亩半地,日子过得很苦,加之天灾、匪祸不断,全家逃到了陕西富平。”

对于邓州(邓县),无论是在早年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仲勋一直怀有浓浓的故土情怀。他生前十分牵挂祖居地,并与祖居地邓州十林习营村宗亲及邓州乡亲常有来往。

明洪武初年,因兵荒马乱,年成不好,习仲勋的先祖习思敬从江西新干迁徙到河南邓州十林镇习营村。清朝末年,南阳一带连遭大旱,庄稼绝收,赤地千里。加之匪患猖獗,乡民纷纷远逃。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带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了陕西富平淡村乡附近的南堡子定居下来。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5日,属习氏谱系“国玉永宗、中正明通、继述承显、遵守从荣”中的“中”字辈,按辈分取名中勋。1926年,习仲勋在就读高小时,老师认为“中勋”含有“中国的元勋”之意,遂给“中”字加了个“人”字旁,取意为人中正、处事公道。在求学和劳动之余,习仲勋经常听到祖辈谈及河南邓县的故乡逸事,从小就对祖居地邓县产生了向往和思念之情。

习仲勋投身革命后,先后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1935年9月他在陕北“肃反”中被关押,获释后,得知参与营救他的西北保卫局科长,建国后曾任水电部副部长的刘向三也是河南邓县人,习仲勋很是高兴,他关切地问,你家在邓县什么地方?刘向三回答是罗庄刘岗村。习仲勋高兴地说,我是十林习营人。刘向三说,离我老家很近,两村相距不过20来里路。刘向三向习仲勋谈了邓县的许多人和事。从此,两位革命同志、同乡演绎了长达近70年的深厚情谊。家乡邓县情况成了他们交谈中永恒的话题之一。

1939年,习仲勋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时,听说老家邓县十林习营村有个族叔叫习宗斌(曾用名习子中),进过高等学堂,是个人才,有思想有文化,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营长,因看透国民党的腐败,遂返乡务农。后在内乡别廷芳部属的威胁利诱下,做了挂名的民团副团长。从广纳人才、扩大革命队伍及统一战线等方面考虑,习仲勋曾三次写信邀请习宗斌去关中工作,但由于当时通讯交通不便等原因,习宗斌最终未能成行。

对习仲勋的革命行动,邓县习营村的父老乡亲也逐渐由不理解到理解,由同情到支持。习正兴是习仲勋的族侄,他经商有道,却饱受贪官污吏们敲诈勒索之苦。1935年春习正兴来到陕北。当时习仲勋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在详细了解习正兴的情况后,安排他做军需工作。习正兴发挥过去在白区闯荡的才能,多次从白区购买枪弹、医药运回苏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很可惜,1935年8月,习正兴被极“左”路线追随者杀害,令习仲勋心痛不已。

习中志是习仲勋的族兄,他粗通文墨,人情练达,为人正直。后为躲避兵匪之患到达陕西三原。由于他疏财仗义,扶危济困,在三原的河南籍人士中威信很高,也得到当地一位桂姓绅士的支持。桂姓绅士主动出资,由习中志主持,在三原县城盖了一座“河南会馆”。三原“河南会馆”一度成了陕北红军军需物资的中转站。

1945年初,习仲勋的姑表弟赵天省从家乡邓县到延安投身革命。当时正在中学读书的赵天省,之所以选择去延安,目的就是为了投奔表兄习仲勋。遗憾的是,当时延安对凡是从白区来的人员一概严格审查,赵天省一度被关押审查。赵天省为不给习仲勋添麻烦,始终没有讲明和习仲勋的关系。不久,因他身体孱弱,病死在囚室中。直到1988年,赵天省的堂侄赵清理在北京见到习仲勋,谈到赵天省的往事,习仲勋还深感惋惜地说,天省老表到延安怎么不说是找我的,如果说了也不至于如此。说罢,他唏嘘不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